讓很多人想不到的是,老朱發展商業的一個杰出代表,那就是青樓產業,秦淮河、江東門等各地,都有老朱興建的青樓場所
老朱這樣做的目的,并不是讓商人與女子培養感情,也不是當月老牽紅線,更不是推動帝國的生理健康課程,只是為了
收稅
然而這位爺爺不懂的太多,用的是三十稅一的方式,人家睡一晚上一百兩,朱元璋稅后一盤算,呀,有三兩多,得,有錢賺
可他忘記計算成本,計算利潤了,不知道就算是他拿走十兩銀子,二十兩銀子,這些帶顏色的產業也一樣會繁榮昌盛的
朱允炆感嘆,幸虧自己離開京師,看到了這些要人命的制度“缺陷”,若自己整日待在皇宮里,怕會和歷朝歷代皇帝一樣,采取一個稅率到死都不知道想想會不會有問題。
出京師看看,是對的,官員不會告訴自己這些事,商人也不可能自己主張加稅,百姓想要降低稅,聲音怕也傳不到皇宮里去。
站在一個封閉的世界里,卻統治著一個龐大的帝國,如果連走出去看看的勇氣與機會都沒有,帝國早晚會出問題。
自己或許有超越時代的經驗,歷史知識與見解,但這都是理論化的,高屋建翎的東西,一旦落實到底層,到底能不能開花,開出什么顏色的花,結出的是善果還是惡果,都需要親自去看一看。
門被敲響了。
叢佩兒在門外喊道“王先生請爺過去一趟。”
朱允炆將毛筆擱置在硯臺上,對寧妃說道“這些文書暫且收起來吧,容我多思量幾日,若沒有紕漏再發至內閣議定。”
寧妃答應著,目送朱允炆離開。
孫棟從一棵樹上跳了下來,一丈多高竟能做到不動聲色,悄然無息,讓朱允炆一度懷疑牛頓的棺材蓋是不是被撬開過。
“爺,姚善來了。”
孫棟將單筒望遠鏡合起,收入懷中。
朱允炆并不感到意外,自己留了地址,就是讓他找來的,他不來才是有問題。
“薛夏那邊如何,可有消息了”
“鄭治去了府衙,現在還沒傳回消息,應用不了多久了。”
“好,讓人在外面候著,不要讓他被姚善遇到,免得說不清楚。”
朱允炆說完,便走向王賓所在的房間,姚善見
朱允炆來,起身先一步說道“這才別過,又是相見,還請年公子能解惑一二。”
“你們認識”
王賓有些意外。
朱允炆毫不客氣地先坐了下來,揮手道“認識,他抓了我的人。”
“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