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永新能想到的,姚善自然也想到了,當日下午姚善就出了府衙,還不忘在街邊豬肉攤上買了三斤下水,一手拎著優哉游哉地到了王賓的住處。
王賓見是姚善,也不由大喜,吩咐兩個伙計拿去準備晚膳。
“對了,把后院的公子請過來吧。”
王賓吩咐道。
姚善有些驚訝,問道“你如何知我來意”
王賓白了一眼姚善,說道“往日里你來我這里,十次有八次打秋風,還有兩次只帶一斤下水,今日竟破天荒帶了三斤,韓奕、俞貞木、錢芹三位又沒來,不是請這后院公子還能請誰”
姚善喟然道“不愧神醫,望聞問切的望字,你算是領悟了。只是后院的公子什么身份,你可知曉”
王賓點了點頭,道“你說年六百小兄弟啊,他是個外地來蘇州的商人。奇怪,你怎么知道他,還專門請他吃飯”
“年六百”
姚善低喃著名字,詢問道“這是他的真實姓名”
王賓看著姚善,思索了下,道“他是如此說。”
朱允炆正在計算利潤與稅率的關系,準備打破固定的十五稅一稅率,而是采取三十稅一至八稅一的浮動稅率,中間劃定為三個層級。
雖是如此,但其中涉及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對于青樓這種特殊娛樂行業,收個十稅一不過分吧,畢竟吹拉彈唱、皮肉買賣,利潤有點大了
加上有些賣藝不賣身的家伙,經常能惹一群青年小伙豪擲千金,這不加點稅,對不起銷金窟的名聲啊。
只是,秦淮河的姑娘眾多,規模很大,上個十稅一或許人家沒問題,可是那些地方上的小型青樓怎么算人家總共就兩三個姑娘,一天也就那么點銀子,還需要養一些打手,走動走動關系,再十稅一是不是有點過分了
一刀切到行業上也是不合適的,還需要考慮體量、規模與實力。后世還有小微型企業免稅政策呢,這在大明不說扶人家一把,也不能在稅上施加壓力吧。
思來想去,朱允炆最終選擇了重疊架構,先將重稅行業列出來,比如青樓、古董古玩店,然后添加進去營業額度,營業額超出多少,采取重度稅率,低于多少,采取中度稅率。
對于糧行、布行等這些事關民生的行業,朱允炆也設計了類似的辦法,一定營業額度超出某個限值,便采取更高的稅率,而低于限值,則采取更低的稅率。
這種設計的考慮,是希望以高稅率來遏制與削弱民生巨商的出現,讓其為了降低商稅,不得不將自己的糧行分解,不掛在一個門戶之下。
而分解之后,再大的巨商,也就不顯得那么大了。
這一招陽謀雖然比不上推恩令那么狠,但基本原理是差不多的,商人逐利,精明,自然清楚怎么樣才是成本最低,寧愿握著所有店鋪也沒關系,朝廷收錢的時候別哭就行。
寧妃聽聞朱允炆的構思之后,不由稱贊道“這才是稅率應有的樣子,即能降低了百姓壓力,扶持了小商人,還能遏制
大商人出現。我聽聞徽商、晉商中不乏巨賈,若繼續如此,怕于國于家都不是好事。如今有了浮動稅率,雖會折損他們的利,但至少保了他們性命無憂。”
朱允炆點頭道“規矩,只有合適的規矩,才能保其根本利益。野蠻生長,積累財富,對于他們只是災難,洪武朝時,江南富商不也因此而遭難。若太祖爺善用稅率手段,或不至于”
有些痛惜。
老朱不懂經濟學,也不懂市場學,沒看過國富論與資本論,一面發展商業,一面又踩踏商人,看人家錢多眼紅的時候,還會玩個找茬游戲,輸了的人,就在抄家、流放與殺頭里面,三選一或三選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