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冠英沒有回頭,假裝聽不到海里傳來的呼喊,凝眸看向西面的天空,說道“如果他被俘,會不會活著”
趙世瑜瞳孔微微一凝,袁逸塵、沈偉也握了握拳。
齊王朱榑是藩王,太祖之子,皇上的叔叔,雖然冒天下之大不韙起兵造反,但如果他被俘押解京師,那皇上很可能不會殺他,至少不會明目張膽地殺他。
不是誰都有勇氣背負殺害親人的罵名
李世民殺兄逼父,若不是后來開創了貞觀之治,加上幾次下令修改史書,他的罵名未必會少。
加上朱允炆自登基以來,與藩王的關系相當不錯,代王、遼王、珉王雖然從商,但卻深得皇上信任,燕王看似沒有實權,卻對兵部、中軍都督府有著影響力,尤其是他一手設計與操練了京軍三大營。
若不是周王朱橚關聯著黃河奪淮的天變之事,他也不會死。即使是這樣,朱允炆也只是處理了周王,沒有牽連到周王的家眷。
總結下來,朱允炆是一個不輕易殺人的皇上。這樣仁慈的帝王自然是大明的福氣,是朝臣的福氣。
可是如果朱允炆太過仁慈,大手一揮,說一句“這是我皇叔,就饒他不死吧”之類的話,那天底下就真的沒有人能殺齊王朱榑了。
如果是那樣的話,這個結果自己能接受嗎
趙世瑜、袁逸塵、沈偉三人沉默了。
齊王朱榑公然起兵造反,帶數萬人想要奇襲京師,如此謀逆之罪,以下犯上,為人臣者,當為君斬殺此僚
成千上萬的人因他而死,若是他還活著的話,那這天底下還有什么正義可言
若是他還活著的話,那自己的良知又該放在哪里
那么多人都葬身大海,總需要有一個人為此負責
所以
朱榑必須死
面前的軍士一動不動,渾似雕像。
這些軍士不是不清楚海里呼喊的人是什么身份,也不是不清楚眼前的四個人在做什么
但沒有人站出來,一個都沒有。
作為大明水師精銳,作為新軍之策的首批受益之人,他們的信念與意志就一個
為君分憂,為國死戰
他們沒有那么多的考慮,只有一個最樸素的認識,那就是朱榑是個壞人,大大的壞人,這樣的人就應該千刀萬剮,應該下地獄
雖然沒有朝廷的明文,雖然沒有上級的命令,但他們面對眼前的一切,保持了沉默。
此時此刻,他們眼中的駱冠英等人,不是殺人的劊子手,而是消滅罪魁的英雄
海,平靜了下來。
駱冠英轉身看了一眼范公堤下的海,轉身對軍士喊道“找繩子,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