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
鉉思索再三,表態道“青州戰事損失頗大,耿炳文無疑應負責。然若無他一力支撐青州,青州白蓮教徒極有可能混亂整個青州府,乃至山東諸地。臣以為,耿炳文功大于過,不宜處罰。”
徐輝祖聽了鐵鉉的話,放松不少,順著說道“從大局來看,耿炳文是有功勞的,只是局部失誤,導致戰損偏大,臣附議鐵尚書之言。”
朱允炆看向鐵鉉與徐輝祖,道“從大局來看,耿炳文是有功勞,但從局部與結果來看,耿炳文的過錯不容忽視,白蓮余孽逃竄不知所蹤,他日再起,百姓還要遭難”
“皇上,臣有話說。”
楊榮走出,嚴肅地說道“戰場之上,形勢瞬息萬變,即便是如中山王,也有誤判局勢損兵折將之時。青州城白蓮變動倉促,耿炳文臨機決斷,并下令攻城,這在戰場之上是并無錯誤,一旦奪取了青州城,便切斷了白蓮教的退路,這在戰略上也是對的。只不過耿炳文錯誤估計了白蓮教的實力與沖擊方向。”
“而玲瓏山又不是適合大規模作戰之地,圍山封路是最佳選擇。若倉促安排軍士進山,必會損失慘重。故此,臣以為耿炳文指揮并無問題。”
在楊榮看來,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誰也不可能預知敵人的作戰意圖,提前做好充分應對。
若每一次戰斗都因損失頗大而懲罰主將,那日后誰帶兵打仗,都必須先考慮戰場損傷,為了不因此而累及官途,這些人很可能會學習劉遂,能打則打,不能打直接退走。
朱允炆聽聞楊榮提醒,發現自己有些著急了,看著這封文書,即心疼戰死軍士,又擔心白蓮沫兒再次作亂。
郁新、解縉等人站出來支持楊榮的意見。
朱允炆終擺了擺手,道“朕不曾親臨戰場,不知道臨機決斷總有風險。罷了,解縉擬旨,嘉獎耿炳文與作戰軍士。對戰損軍士,按新軍之策厚葬吧,至于錢糧,直接從山東布政使今年的夏稅中劃撥吧。”
“皇上圣明。”
解縉、徐輝祖、鐵鉉等人行禮,準備離開。
黃子澄不依不饒,道“若朝廷過于偏袒耿炳文,兩千軍士定會死不瞑目”
朱允炆緊鎖眉頭,見黃子澄如此不知進退,便說道“青州戰事剛剛結束,不如就由黃愛卿前往青州,暫領知府,安撫百姓,恢復生產吧。”
黃子澄渾身一顫,皇上這是什么意思,一腳將自己從京師內閣踢到山東青州知府
我又沒犯錯,憑什么貶我的官
朱允炆附帶了句“張紞是內閣大臣,去了云南。茹瑺是內閣大臣,去了山西。你也是朝廷重臣,去青州不算委屈吧”
黃子澄難以相信,張紞去云南是當布政使,茹瑺去山西是當巡撫,自己去青州,就當知府
這都不叫委屈,叫什么
朱允炆沒有理睬黃子澄的哀求,這個人不能繼續留在內閣了,一個連李景隆都能推薦的家伙,說明他的能力已經到頭了。
這種人,還是主政一方合適,待在內閣,遲早會害很多人,壞很多事。
郁新雖然是黃子澄的“政治同盟”,但在這種情況下也沒有說一句話,原因只是因為這段時間里,黃子澄越發不受控,甚至與自己對立唱反調。
一個不能被控制的棋子,皇上不趕走他,自己也會趕走。
現在不聽話的要走了,那就再找個聽話的人吧,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