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介入,就意味著徹底與哈什哈撕破臉皮,意味著投入戰力,意味著承受損失。
朵顏衛與福余衛可經不起大的折騰。
朱權沒有看脫魯忽察兒,只低頭摳著石榴籽“哈什哈不死,瓦剌遲早會一統蒙古各大部落,到時候還有朵顏衛的位置嗎不要以為韃靼可以完勝哈什哈,阿魯臺、也孫臺等人最多削弱哈什哈的力量,還做不到全滅。你愿意放棄朵顏衛、韃靼與瓦剌三分蒙古的機會嗎”
脫魯忽察兒沉默了。
朱權的分析沒錯,哈什哈是一個有實力的野心家,瓦剌又一直待在西面,很少被明軍打擊,整體實力是比韃靼強橫,雖然哈什哈此行只帶了五萬多人,加上路上吞并的力量,但這一部戰力已不弱韃靼主力。
若任由哈什哈活著,以他的性情與強勢,他日將再無韃靼與朵顏衛。
“我們都出兵了,你該如何”
脫魯忽察兒問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
朱權舉了舉手中的石榴,沒有說話。
脫魯忽察兒看明白了,朱權這是想當旁觀者,吃著東西看著朵顏、韃靼與瓦剌混戰。
既如此,那就讓他當一次看客吧。
脫魯忽察兒摸清楚了朱權的立場與打算,起身告辭。
朱權安排人送出門,將剝落的石榴籽放在掌心里,嘴角莫名一笑,仰頭將所有石榴籽一口吞了下去,滿口的鮮甜
新城衛。
盛庸查看著軍情,原本凝重的心情好轉了許多。
就眼下情報來看,哈什哈與韃靼并沒有急于對大寧發動進攻,雙方屯兵在了喬巴山及其附近。
“盛都司,寧王送來一封密信。”
劉長閣走入大殿,從懷中掏出密信,遞給盛庸。
盛庸接過之后,檢查了下火漆與印鑒,才走開兩步,取出其中信仔細看去,而后將信丟到了一旁的柴灶底部。
劉長閣上前一步,問道“為何要將信燒了寧王說了什么”
盛庸端起茶碗,將殘余的茶水倒在紙張的灰燼上,才看向劉長閣,道“事情有變化,我們需要調整部署,立即給關內傳信,讓燕王率兵出關。”
劉長閣不清楚寧王寫了什么,但見盛庸如此嚴肅,知問也問不出個結果來,便說道“燕王抵達薊州的只是六千騎兵力量,后續步兵怕還需要七八日才可抵達薊州,倉促出關怕不合適。”
盛庸看了看劉長閣,道“各中原因,恕盛某現在無法言說。但我需要安全局將一封信快速傳給燕王,他看過之后自有決斷。”
劉長閣看著盛庸寫好信,封存妥當,便凝重地接了過來,問了句“盛都司,安全局第一職責就是捍衛大明安危,我們也是軍士,若有大戰,還請容我率安全局之人沖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