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出了虎患也不能不管,一般軍士剿匪啥的還行,可要讓他們打老虎,就有點犯怵了。
朱允炆想著冬天快到了,是不是弄幾件虎皮大衣穿穿,于是找來了徐輝祖與鐵鉉,吩咐道“選二十偵察兵與二百神機營軍士進入太行山捕殺猛虎。”
徐輝祖與鐵鉉看過文書,當即點頭,然后站在一旁等待。畢竟如此小事,不太可能讓兩個人親自來一趟武英殿。
果然,朱允炆攤開了一份輿圖,指著北直隸地區,道“北方暫無戰事,但元廷威脅依舊是大明心腹之敵。北平升格北京勢在必行,然眼下會通河尚在疏浚之中,張昺又因調撥倉儲糧食支援薊州與大寧,導致糧食供應緊俏,難以平抑物價。加上每日有大量移民進入北直隸,想要依靠北平一地的力量,很難壓住物價。”
鐵鉉疑惑地看著朱允炆,底氣不足地說道;“皇上,運輸糧食,保障北平民生,這是戶部職責。臣領兵部”
朱允炆笑道“朕自然知曉你領兵部,所以找你們前來,為的是海運之事。”
徐輝祖問道“莫不是又有了匪寇”
朱允炆微微搖頭,手指點在了輿圖中直沽的位置,道“大明雖重海運一途,卻沒有認真對待。從登州、大沽來看,其糧食轉運效率遠低于太倉州,何故只因太倉州是真正的港口,而登州、大沽等地,只不過是個停靠之地罷了。”
“朕想在直沽專門開挖港口,讓船只有序進入,有序卸貨與轉運物資。同時,在直沽設置天津三衛,一衛守大沽,二衛守北塘,三衛守直沽。”
徐輝祖看向輿圖,不由深吸了一口氣。
大沽與北塘沿海,是海運戰略要地,自不容有失。直沽不僅地理位置重要,又是京杭大運河的重要節點,這里設置衛所,確實是合適的。
更重要的是,自直沽向北可支北平,向南就是山東,不設一支力量,確實有些說不過去。
“臣認為完全可行。”
徐輝祖當即表態。
鐵鉉點頭道“于這里設置天津三衛,極是妥當。但軍士方面,臣懇請直接自北平調用,以節減開支。”
三衛軍士一萬六千余人,若是重新招募軍士,又是新軍之策,那朝廷可要耗費不少錢糧。
朱允炆應允“軍士自北平出自是可以,但天津三衛不隸屬于北平都司,編入中軍都督府直轄。”
徐輝祖與鐵鉉沒有意見。
至于戶部運輸糧食的事,朱允炆是不需要操心的,早在朱棣出關之前,戶部已經將一批夏糧裝船起運了,張昺的奏折是在七日之前寫的,這個時候糧食也應該到了直沽,距離北平不遠了。
工部尚書鄭賜、侍郎黃福求見。
朱允炆見兩個人臉色都不好看,便問道“怎么,英烈碑的方案還沒拿出來”
鄭賜苦笑站在一旁,示意黃福來解釋。
黃福無奈,只好如實奏稟“天界寺與神樂觀兩個方面各出方案,無法達成一致,眼下地基與周圍建筑已在施工,只有這英烈碑,工部催促多次,佛道兩家都沒有達成一致。”
朱允炆伸手道“把他們的方案拿來朕看看。”
按理說,英烈碑這種大工程,工部一句話足以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