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奉天殿。
解縉宣讀著一份奏折,一臉的憤恨,語氣凌厲“百姓居茅草屋,不為秋風所破,為北風席蓋,露天呼號。老少苦不堪言,逃難者已有三百戶衙役追捕,宛如豺狼猛虎,毆人于街道,斷腿于荒野,實乃惡政臣彈劾寧津知縣王詹十大罪,若有一條不實,臣領死”
朱允炆冷冷地看著群臣,喊道“山西百姓拖家帶口,歷盡艱辛,走了兩三個月,才到了寧津。這就是寧津官員對待移民百姓的態度都察院監察御史為何拖延不報,若不是戶部給事中核對戶籍發現缺額,巡問百姓,寧津慘劇是不是就被這樣遮蓋了下去”
左都御史戴德彝、右都御史練子寧跪下請罪。
事到如今,兩個人也沒有什么話好說的了,一些御史看似為國為民,正義凜然,實則貪婪無度,利用自己的職權,勾結地方,粉飾太平
御史出了如此大錯,都察院的兩位總是要擔責的。
朱允炆憤怒地站了起來,喊道“請罪,請罪就能解決問題嗎解縉,你說,此事應當如何處置”
解縉感覺得到朱允炆的憤怒,高聲回復“寧津知縣十大罪,罪罪當誅,臣請啟用洪武朝凌遲酷刑,將其綁在寧津城外,殺掉以正乾坤御史遮蓋,知情不報,當同罪論之,斬首一應參與官吏,當斬或流放”
郁新暗暗吸了一口冷氣,這就是想要將寧津縣衙的官員統統砍了啊。
雖然不人道,但郁新并沒有站出來說話,因為這些人實在不是玩意,竟然拿著朝廷撥給移民的糧食、物資,轉手賣給了商人,換了一堆銀子。
至于百姓住什么地方,吃什么東西,他們干脆就不管不顧了,害得這些移民為了活下去,不得不鬧事,甚至幾百戶成群結隊地想要跑回山西去。
這就是打朝廷的臉了,畢竟安置文書,相應政策,可是公之于天下,結果現實卻不是這樣,那百姓還怎么相信朝廷怎么給山西百姓交代
對于這種貪婪至極,不管他人死活,啪啪打朝廷打皇上臉的人,別說凌遲,就是滅他們滿門都不為過。
寧津的事若不處理好,將會對移民大局構成嚴重影響,很可能還會讓這些原本就不安的百姓,失去扎根的勇氣,轉而想著離開,再回山西。
“準了,同時發文書告知各地府縣,有一山西移民百姓饑餓凍寒而死,查清責任,是知縣之過,則殺知縣,連坐縣衙全體,是知府之錯,則殺知府,連坐府衙,是布政使失察,釀成大錯者,殺布政使,連坐布政使司”
朱允炆這次沒有再懷柔,滿含殺氣的話,令滿朝文武震驚。
但更令他們震驚的還在后面。
朱允炆繼續下令“都察院、戶部、刑部、布政使司出人,成立三十六組采訪使,奔赴移民接收地,聯合督查各地糧食、過冬發放,但凡有一人知情不報,虛瞞偽報者,所在組若沒揭發,則全體入獄”
此話一出,無人不膽戰心驚。
這就意味著下去調查的人,必須如實匯報與調查,一旦有錯,那就一起完蛋。
建文帝臨朝以來,從未有過如此殺機的命令,這一次,讓許多人都不適應。
朱允炆平時是仁慈,是懷柔,但那也要分情況,分場合,分事情。
現在北方移民這件事根
本就不允許懷柔,只能使用霹靂手段。
畢竟京師是在南京,即使是加急文書,送到山東、河南與北直隸等地,也要好幾天時間,北方一天比一天冷,懷柔來懷柔去,大家都在公文上浪費時間,推諉責任,那百姓的死活誰還管
他們是移民過來的,沒有背著糧食過來啊,也沒有帶那么多過冬的被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