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舉石,開鑼。
袁岳、薛路、紀綱等一干舉人分散開來,在邊緣處等待呼名上場。
比試場中,擺放著三個大小不一的長方形柱體青石,青石石壁經過打磨,并沒有毛刺,在青石柱離地面大致七寸位置,左右各鑿有凹槽,供人抓持。
青石寬皆是一尺,高分為一尺三寸、一尺六寸、兩尺,對應二百斤、二百五十斤、三百斤。
考官是兵部古樸,站在前排,面向武舉人喊著“凡呼名三次不登場者,視為棄考。登場者,當先選石號,獻印兩次,方為通過。現開始呼名,福建福寧武舉人馬亮。”
朱允炆繞有興趣地看著,對一旁的朱棣、寧王、鐵鉉等人說道“這就是石礩zhi”
朱棣等人連連點頭。
鐵鉉解釋道“皇上,此石礩專為武舉所備,原是宮室梁柱下的墊石,為唐宋開槽,測人膂力。”
朱允炆打量著遠處的石頭,這可與后世的舉重杠鈴完全不同,杠鈴是一根木頭挑兩端,重量都在兩端,可這里的舉石頭,那就是純碎的舉石頭
取材還真是方便,加工也簡單,撿塊大石頭鑿巴下就行了,純天然材料,不另花費。
“何為獻印”
朱允炆有些不解。
鐵鉉指了指馬亮方向,笑道“皇上且看。”
只見馬良走到三塊石礩面前,在圍觀軍士與百姓的鼓舞之下,最終也沒敢挑戰三百斤石,而是選擇了二百五十斤石。
古樸與馬良確認之后,一旁有文書記錄下來,然后高聲喊道“馬良,測二百五十斤石。”
周圍百姓與軍士聽聞之后,一陣叫好聲。
馬良活動了下筋骨,然后如大猩猩一般,捶打著自己的胸膛,之后彎腰,雙手放在地上摩擦了下,又站直了拍去手上的泥,扎好馬步,雙手放在了石礩兩側的凹槽處,大喝一聲“給我起”
馬良腰間一緊,雙臂發力,二百斤石晃動了下,猛地被抬離地面,此時馬良額頭已冒出青筋,再度發力,石礩被舉至胸膛位置,然后借著胸膛,抵住石礩頂部,怒吼一聲,石礩的底部朝著北面顯露出來,然后落下,轉過身,再次舉著石礩,將底部朝南面露出,之后便轟地丟下石礩,雙臂高舉。
“好”
“好樣的”
教場中歡呼不斷。
鐵鉉笑著對朱允炆道“這就是獻印。”
朱允炆算是看明白了,這石柱子不就類似于一個放大的印章,獻印,就是將印章的底部顯露出來,獻給人分看一看。
這可就需要大力氣了,后世舉杠鈴只要過頭頂,一口氣憋上去,立住了,還好一些,但這獻印,可不是一口氣的事,他需要先提舉,之后連著獻印兩次,不是一口氣能辦完的事。
“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