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布政使司。
布政使李彥禎看過名單,核對清楚人數之后,就準備出發了,身后是山東六府、十五州、八十九個縣的幾乎所有官員,一百多號人,順著北風南下,準備參與朝廷的大朝覲。
按照洪武時期的規制,三年一次大朝覲,屆時各地府、州、縣官赴京朝覲。
大明一千多個縣,近兩百個州,還有一百多個府,如果這些官員各自上路,那是很不安全的,也是很容易耽誤時間的,萬一誰走錯路,睡過了頭,大朝覲的時候點名不在,那就麻煩大了。
所以每次大朝覲,并不是知縣、知府出門乘坐二路驢車去京師,而是先換乘八路牛車去布政使衙門簽到,然后等著同僚一個個趕過來,最后一起手牽手,唱著歌,奔赴大京師。
雖然大朝覲規定各地官員必須參加大朝覲,但還是有一些特殊的豁免條款,比如這位是四川知縣,不巧的是,他即不是在成都附近當官,也不在重慶、廣元,而是在瀘沽縣,雖然家里有個瀘沽湖,靜美的不成樣子,但要從瀘沽跑到成都,再從成都跟著跑到南京
考慮到一些邊遠地區,特別還是邊遠山區的官員,人家去京師一趟,路上至少得三個月,如果走得腿疼,中間又休息幾天,估計要半年,這樣一算,去京師跑一趟,這還得大一歲
這要三年任期,兩年干活,一年出差,這日子還過不過了
所以對待這些官員,朝廷是需要提前給皇上遞名單的,告訴哪些官員來不了,或實在是太難來了,皇上給個恩典,讓他們待在原地接受考核吧。
這些官員提前收到恩準,自然就不需要跋山涉水了。
除了這些官員之外,一些出了自然災難、戰亂盜賊的地方,官員需要留下來安撫民心,需要處理的事很多,朝廷也會恩準其不需要參與朝覲。
所以,山東青州知府黃子澄就沒有跟來,青州嘛,今年亂了那么久,總需要黃子澄這個知府坐鎮,辦點事的。可黃子澄不這樣想,青州這地方冬天很冷,再安撫民心,老百姓也不出門啊。
誰愿意頂著呼呼的大北風出去遛彎的,再說了,冬天也不需要收拾什么莊稼地,也沒人愿意起來干重活,這個時候官員的作用已經不明顯了,只要百姓有吃的,凍不死,那就沒官員啥事了。
黃子澄很想回京師參與大朝覲,這是一次與朱允炆敘舊的好機會,也是讓自己重新回到京師的好機會。可惜,自己被“恩準”留在了青州。
不過,青州不是自己的長居之地,一定會早點回京師的。
黃子澄很自信,而他的自信,來自于他的朋友。
開封城。
齊泰、景清都收到了黃子澄的來信,景清拿著信去找齊泰,開口就是“我們需要幫幫黃子澄,他在青州實在是太難了。”
齊泰沉默不言。
景清繼續勸道“眼下京師大朝覲在即,若黃子澄留在青州,待三年之后再朝覲,實在是有些太久。他被下派,只不過是說錯了話而已”
齊泰看了看景清,倒了一杯茶遞了過去,依舊沒說話。
景清是喋喋不休“青州亂與黃子澄有什么關系,眼下人已經安頓好了,他也該回去了,現在朝廷免他去大朝覲是什么意思,一定是解縉故意將他的名字寫在了最上面”
齊泰打了個哈欠,耳邊嗡嗡作響。
景清說到最后,實在是有些煩了,起身道;“你倒是給個話啊。”
齊泰摸了摸胡子,拿出了黃子澄送來的信,道“信中之言,極盡辛酸之詞,看者落淚,聞者傷心。只不過他苦,能苦過我們開封府嗎”
景清張著嘴,不知道如何反駁。
開封府的苦景清是一口一口吃下去的,官場坍塌,需要重建官場,百姓離心,需要重建民心,硬生生將一群連褲子都穿不起的百姓,弄到了家里至少能吃得起飯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