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閣跟在一旁,盡量用身體擋著寒風“國子監楊士奇舉薦的冉忠,經安全局核查,確系孔子七十二賢之一的冉求后人,其家族已是衰落,冉忠這一脈,只有八個族人。”
八個
朱允炆眉頭微皺,到這個程度,基本上也就是一脈單傳或兩脈傳承了。
“還有呢”
“皇上特意囑托的,安全局也調查過了,其雖家境偏差,卻書籍滿堂,尤以儒家學問為主,批注最多的書主要有論語、春秋、大學”
劉長閣說著,多少有些疑惑。
調查冉忠,為啥要調查他看的什么書
朱允炆聽聞后很是滿意,吩咐道“請他來京師一趟吧,要快。”
劉長閣答應著,見朱允炆心情不錯,問出了心頭的疑惑“皇上為何只點出了高陽郡王,對魏國公府的徐增壽”
作為“同黨”中人,李增枝住過單間,朱高煦享受過板子,可徐增壽卻沒一點額外待遇,這有點說不過去。
朱允炆將手藏在袖子里,外面的天有些冷“朕點出了朱高煦,唯獨放過徐增壽,原因只有一個,朱高煦是藩王之子,徐增壽不是”
借朱高煦敲打下朱棣,告訴朱棣,你兒子犯了錯,但我沒處理他,這是給你面子,要好好辦事,要不然讓你兒子好看。如果換徐增壽敲打徐輝祖,那就完全沒必要了,徐輝祖是個老實人,也很清楚界限在哪里,他是不需要敲打的。
當然,徐增壽會不會因為李增枝找他喝酒聊天而害怕,那就不得而知了。總而言之,這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角色。
大朝覲將近,元旦也將近,六部衙門大部分都休假了,只留下了一些當值人員。按理說內閣也可以輪休了,但大朝覲期間,內閣大臣不露個臉怎么行
眼下最忙碌的依舊是吏部與禮部,尤其是吏部,若沒有國子監數學監生的幫助,估計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了,即便如此,吏部也是從早忙到晚,畢竟幾千多外地官員要來,這些官員不是來了見個面,吃個飯就回去了,是需要在京師過春節的
別看只是一千來個縣,合計三百多的府州,就以為就這點人了,一個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可是有幾十號人的,雖然不是每個人都來,但朝廷序列的官還是要跟著的,吏員就待在家里候著吧。
禮部官員整天都埋頭于“揭貼”之中,所謂“揭貼”,就是初期考核加考語的文書。
官員的考核也并不是年終才開始,而是每個月都有,縣官每個月對所屬官吏功過成績考評造冊送給州,州官每個月對縣官考評造冊送給府,府這一級就不按月來事了,而是按年。一年快到頭了,府官整理整理文件,送給布、按二司衙門。布、按二司衙門翻看幾眼,寫點評語,送給吏部,吏部收到的這一份匯總文書,就是“揭貼”。
大朝覲伴隨著大考核,考核的一個主要依據,那就是“揭貼”。
因為“揭貼”是由地方送到吏部的,所以在大朝覲之前的地方,通常是比較熱鬧的,官員們也很活躍,今天請某個官員去紅樓敘敘舊,明天去哪個官員家里坐坐,當然,空著手上門是不符合交際禮儀的
按照安全局的一些情報,有官員在大朝覲之前,趕牛車五輛,載銀銅數萬,行走于野,穿州入府,如果配幾個侍衛,掛上招牌,那就可以充當皇室中央錢莊的運鈔車隊了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