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數據是重要的,卻不能完全不考慮數據背后的因素,必須綜合考慮,給出令人信服的結果。
解縉站出來,直言道“臣以為若確定五個的話,北平府、蘇州府、太原府、兗州府、開封府,應無爭議。”
郁新不認可,道“臣以為兗州府不足以排入前五,當以廣州府充之。”
“廣州府如何能與”
解縉剛想爭論,就聽到桌案一拍,朱允炆發怒了“莫要爭論,這樣吧,州府如何,各有公論,每人寫出十個州府名字,標明次序,計票吧。”
這不是民主的手段,只是無奈的舉措
事實證明,這一套對解決問題還是挺管用的,那些布政使入京之后,可沒辦法買通這么多的朝廷重臣,再說了,十優州府的評選與京官利益不大,不存在什么私心,畢竟應天府的名字一出現,就被朱允炆給踢了出去
六部九卿,內閣三人,合計十二人,遴選結果統算出來
十優州府,排在第一位的即不是財政亮眼的北平府,也不是商業繁榮的蘇州府,而是太原府。
太原府之所以能排在第一位,從本質上來說,并不是其經濟發展的結果,而是朝廷官員對山西官員,尤其是太原府官員付出的敬佩與補償。
五十萬移民,雖然并不是全部自太原府移出去的,但毫無疑問,太原府的同僚是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的。為了這些百姓移民,無論是茹瑺這個巡撫,還是山西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竭盡全力,努力去推動,這才有了移民壯舉。
太原府,雖然在數據上不是最優的,但在朝廷官員眼中,它當之無愧的第一名,沒有一個人能否認這一點。
割肉的山西,成就的是大明的未來,它論第一,誰都爭不走。
排在第二位的,自然是蘇州府。
蘇州府與北平府是第一個吃新商之策的地方,而蘇州府的河道、海道便利,可比北平府的強太多了,加上周圍就是繁華地帶,百姓消費能力強,加上太倉州就在蘇州,下南洋的船隊都從這里出航、歸港,商貿辦得可是順風順水,商稅更是驚人。
蘇州府列在第二,名副其實。
排在第三位的,則是有些爭議,即北平府。
北平府成為了北方商貿中心,加上軍屯買賣,新軍之策的推行,人口的大量涌入,都讓人無法忽視北平府。雖然買賣軍屯田產給北平府帶來了巨大財政,但很多人忽視了一點,那就是商人購置了屯田之后,所帶來的豐收是不可估量的。
商人的豐收,是不會被衛所軍士給拿走的,也沒有人會搶他們家的糧食。而這些糧食,商人自己是吃不完的,轉手就能賣掉,而這又無形之中緩解了朝廷北運糧食的壓力,這些隱藏的效益,是不容忽視的。
北平府這兩年來做得確實是出色,就說其對山西移民的安置工作,就連挑刺的宋正臣去了都無話可說。,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