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詹參拜,奉上國書。
朱允炆看過之后,不由對李芳遠刮目相看,這是一個老實的人,老實的讓人有些不舒服,李芳遠沒有刻意隱瞞松京之變,用“兄長敗將,禪讓成仁”的話告訴朱允炆
我李芳遠上來了,就這么一個事,雖然手段有些不地道,不正當,但其他人都被我收拾掉了,沒其他人是我的對手了,現在朝鮮是我說了算。
雖然在后文中李芳遠用了句“誠仰天朝大皇帝,祈恩冊封,以正本源”之類的客套話,但這一封國書多少有些鋒芒,讓朱允炆有些不快。
使臣李詹見朱允炆臉色不好看,連忙送上了一份國禮,國禮是相當不錯的,不說那上了年份的中草藥,各種珠寶,就是八十匹戰馬,也足以讓其成為眾多使臣中最亮眼的一個。
朱允炆看在戰馬的份上,沒有太過為難李詹“朝鮮乃是我大明屬國,既已國民安定,新王已立,那就交付禮部商議,拿出冊封方略吧。”
禮部尚書黃觀出班答應。
李詹原以為會遭遇不少麻煩,甚至做好了幾次請求大明的腹稿,可現在大明竟然不談價,直接落錘了,著實有點出乎意外
不過,李詹是很興奮的,滿心歡喜地感謝天朝大皇帝,促成大明冊封李芳遠為國王,自己可是立了大功啊,一旦回到松京,升官那是必然的事。
朱允炆是沒心思與李詹打口水仗,反正李芳遠上來了,他是個厲害角色,朝鮮未來二十二年都將在他的統治之下,有的是機會打交道。
天界寺。
一個瘦弱的年輕人正在學習行禮規范,禮部主事衛二京手持戒尺,板著臉教導著,見年輕人哪里不對,便會出言提醒,并在一旁演示。
“衛主事,本王還要在這里學多久禮儀”
陳天平做完一套禮儀,有些不耐放。
自從進入云南,就被匆匆送往京師,這一路上顛簸不定,舟車勞頓,好不容易到了京師,竟然被送到了一個寺廟里學什么禮儀,一學就是七天,著實是令人焦急。
衛二京收起剛剛嚴肅的面孔,臉上露出了笑意“王爺,你還是稍安勿躁的好,但凡入京使臣,總需要學好禮儀,免得沖撞了圣上。”
“本王認真學習,只為了早日參見大明皇帝,懇其救我安南百姓于水火,可何時是個頭每拖延一日,百姓就受罪一日啊。”
陳天平甩袖,一臉悲國悲民。
衛二京也沒轍,要怪就怪你入京入的不是時候,大朝覲后續事還沒處理完,又趕上大明國慶,大部分官員這個時候還沒開印,衙署大門都關著,只有一個小門,實在是沒空管你。
至于朝鮮使臣為啥進宮了,那誰知道,人家可是帶了禮物的,你帶了什么,一貧如洗,兩袖清風
“禮儀可學好了”
聲音有些尖酸,拂塵微動。
衛二京轉過身看去,只見是中年太監,這是專門使臣接洽與生活起居的司禮監禮儀房的掌司,名為劉銘,洪武朝時就在天界寺了,一向勤勉。
“劉掌司,禮儀已學成。”
衛二京不敢得罪,小心回道。
劉銘微微點頭,嗓子微動“既然這樣,你且準備準備吧,上面傳了話,明日準你入宮,可要注意好禮儀,若因禮數不到而惹怒皇上,你想復國可就別想了。”
陳天平連忙行禮謝過。
劉銘嘿嘿一笑,轉過身邊走邊說“禮儀之邦,一切遵禮儀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