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
中文中文域名一鍵直達
春意料峭,江南尤冷。
一座高臺,坐北面南,臺下坐滿了教諭、訓導、儒士與先生。
朱允炆坐在高臺之上,左面是內閣解縉、陳迪、禮部尚書黃觀,右側是禮部侍郎楊士奇、陳性善、董倫。
眾人落座,朱允炆起身走至前面,環顧眾人,平和地說“朕向天下百姓承諾過,要讓他們的孩子有書讀,可大教育戰略推動了一年,進展實屬緩慢,各地屢屢上書,談及諸多問題,今日在這里,你們不妨暢所欲言,直陳問題。拍馬溜須之事,就不要出現在這里了。”
此話一出,眾人有些郁悶。
花費了兩天時間,搜腸刮肚,寫出來的溢美文章怕是不能用了啊。
早知如此,就不準備文稿了。
“講吧,誰先來。”
朱允炆轉身坐了下來,看向臺下。
無人起身,一時寂寂無聲。
楊士奇見狀,對朱允炆行了個禮,起身走出來“既然沒有人先說,那就按省來吧,陜西的先生,請陳言。”
陜西鳳陽府教諭徐厚識年近五十,身體尚好,第一個站了起來,對高臺行禮,然后喊道“皇上,諸位,既然要陳說教育弊病,臣就斗膽說上幾句,若言錯失據,還請恕罪。”
朱允炆笑道“今日只管奏陳,哪怕是你們扒出來布政使衙門的軼事,也沒有人會怪罪。”
臺下哄堂大笑,眾人不由輕松許多。
徐厚識作揖,然后喊道“微臣出自府學,就單就府學而論,朝廷推行教育革制,引雜學入國子監,這些事早有定論,且不多說。只是府學不如國子監,先生數百,各類皆有。府學中教諭、訓導,加起來最多不過八人,最少的,只有五人。”
“以八人或五人,執教諸多課業,多少有些強人所難。加之一些訓導,并不精通雜學,唯通儒術,談論四書五經,頭頭是道,但及其他,支支吾吾,頗似有難言之隱。臣以為,朝廷若在科舉中加重雜學,應空出幾年時間,先提升先生雜學之能,再作執行。”
朱允炆聽聞之后,連連點頭。
這是一個教育公平的問題,以前是出自縣府學,考取舉人,之后直接參與會試。現在朝廷雖然引雜學入國子監,入府學、縣學、社學,但歸根到底,教師型人才不夠。
在這種情況下,舉人想要更好考取功名,唯一的辦法就是取得舉人身份之后,進入國子監再修習幾年,這就從舉人到進士,改變為了舉人到國子監再到進士,多加了一個環節,對應需要多花上三年時間。除非府學本身就擁有很好的雜學訓導,可以在出了舉人之后,直接考取功名,跨過國子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