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稱量之后,給了老嫗鹽,用紙張包了起來,送老嫗離開。
朱允炆示意解縉買一斤鹽,然后問掌柜“牙行給出鹽價當真是十八文每斤嗎”
掌柜連連點頭,抬手保證。
解縉讓掌柜稱量,說“那這鹽市的牙行在哪里,是誰持有牙帖”
掌柜打量了下解縉等人,有些不安“幾位這是”
朱允炆安撫掌柜“我們是徽商,也想安頓在這揚州,這人生地不熟的,總要多了解下,結識點手眼通天的人物。”
掌柜頓時樂了,這類商人揚州城不少,牙行的人雖然都不咋滴,說他們手眼通天是夸張了點,但在這揚州,尋常商人還必須依靠牙行。
“各行的牙行多在仁豐里,那里富戶人家多,管理鹽市的牙行馮成,對了,沿著街向北走二百步,那里有家明月貨棧,他平日里多在那里。”
貨棧,即邸店、榻房、牙行,多可以倉庫,存儲貨物。
朱允炆謝過掌柜,離開了鹽鋪,劉長閣湊了過來,將目光投向了西面,低聲道“老嫗買了鹽就回了家,應該是住在西門附近的百姓。”
朱允炆微微點頭“那我們去看看吧。”
朱棣、徐輝祖只好跟著。
朱允炆對解縉等人說“對于牙行,你們怎么看”
對于這一點,朱棣多少有些無奈,感嘆了句“牙行,怕還是需要存在的。”
徐輝祖與解縉連連點頭。
說出這樣的話,是有來由的,來由是朱元璋。
宋元時期是存在牙行的,分為兩類,一類是官牙,是朝廷設置在各地,協助衙署征收商稅,管理市場的牙行,一類是私牙,也就是后世俗稱的經紀人,其主要負責幫助官府校勘度量衡,征收商稅、平抑物價,還可以幫忙辨識偽幣等。
牙行的存在是有其積極作用的,尤其是對大量貨物交易而言,可以憑借著自己的人脈與能力,促成交易,讓資源配置更高效率。但與此同時,一些牙行憑借著信息、人脈、官府給予的特權,把持街市貿易,操控物價,危害百姓。
而且經過牙行,牙行是需要抽取牙傭的,即中間費。
朱元璋不喜歡被人收中間費,加上牙行問題確實存在,于是在洪武二年,自己在京師蓋了倉庫和畜場,“,停積客商貨物,及豬羊等畜”,讓買家與賣家都來這里,直接面對面商議,“革罷官私牙行”。
總結這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市場。
但問題是這廣告詞后世打出來都沒幾個人相信,萬能的互聯網都無法禁掉中間商,何況是這信息嚴重不對稱的大明
雖然朱元璋廢掉了官牙、私牙,甚至在大誥中直接說了
敢有稱系官牙、私牙,許鄰居里坊廂拿獲赴京,以憑遷徙化外。若系官牙,其該吏全家遷徙,敢有為官牙私牙,兩鄰不首,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