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宮操持的買賣不再少數,一些款項支取、賬務校對,雖有專人負責,但考慮到事關后宮收益,馬恩慧總需要一個月審核兩次,而北巡需要不少時間,沒一個月怕是回不來。
呂太后笑呵呵地說“放心去吧,后宮里的事,就暫時交給寧妃、淑妃打理,我來看著,出不了問題。”
馬恩慧清楚,呂太后能來這里,一定是朱允炆說動的,如此重視與在乎,讓馬恩慧不由紅了眼眶,連忙吩咐侍女準備中秋晚宴,好好陪伴下家人。
朱允炆沒時間欣賞一輪明月,也沒時間品嘗月餅,劉詹、劉寧被捕入獄只揭開了揚州鹽政貪污的一角,因為抓人時毫無征兆,致使劉家許多賬本沒有轉移出去,全都落在了安全局手中。
賬本很多,密密麻麻記載著近十六年來的交易,這其中不乏洪武時期的一些大臣,重臣,衛所將校,而仔細看最近四年記錄,利益交割更是頻繁,大部分官員集中在了兩淮都轉運鹽使司、批驗所與揚州知府衙門,還有一些朝廷御史、戶部給事中。
“皇上。”
夏元吉拿起一本賬冊交給朱允炆,手指點了點一個人的名字“劉詹與此人利益來往雖然一年只有一次,但一次就是萬兩,是這幾年中單筆最大支出。”
朱允炆順著夏元吉的手指看去,目光落在了一個名字上
劉觀。
“這個名字似乎在哪里見過。”
朱允炆感覺有些熟悉,但仔細想卻又說不出來。
解縉湊了過來,眼神一亮“是他”
朱允炆看向解縉。
解縉解釋道“皇上,此人是洪武十八年的進士,后被委任為太谷縣縣丞,一年后調回京師擔任監察御史。”
“等等,一年”
朱允炆很是驚訝。
朝廷規制三年一考核,劉觀作為一個進士新人,憑什么在短短一年之中從一個縣丞回到京師,而且還成為了監察御史。
夏元吉想了起來,說“此事臣知道一些。傳聞劉觀在太谷縣當縣丞時,曾以各種手段在常家拿了不少銀兩,疏通京師關系,這才在短短一年內回到京師。”
“常家你是說當年劉觀還打劫過晉商常千里”
朱允炆有些意外。
夏元吉不認可朱允炆用“打劫”兩個字,常千里能成為山西有名的晉商,一個原因是邊商,另一個原因就是走私。而走私這種東西一旦抓住定罪,那可是要人命的,劉觀借此威脅常千里,索要好處與封口費,只能說是勒索,打劫是不合適的。
“后來呢”
朱允炆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