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何猶豫了下,說“若你們當真可以上達天聽,還請轉知圣上,市舶司以船征稅的方式太不妥,應及時更正。”
夏元吉臉色有些難看,按船只大小征稅是戶部擬定的,結果被人說成不妥,自然是有些難堪。
“你有何建議”
楊士奇開口問。
方何淡然一笑“簡單,征實物稅,由商人來折價。”
朱允炆有些興趣,示意方何仔細說說。
方何介紹道“眼下朝廷采取的征稅方式是一丈船征收一兩二錢,照此翻倍,兩丈船就是二兩四錢,但朝廷卻沒有考慮,兩丈船載的是糧食,和一丈船載的是香料,兩者價值相差甚遠,而重稅卻上在了利薄的大船上,顯然是不合適的。”
朱允炆連連點頭,最初自己也表示過反對,但戶部與內閣認為簡便易行,加上前宋也執行過這一套,拿來用用,現在看,確實是不合適。
方何繼續介紹“在我看來,市舶司收稅,只依靠船只大小來收稅是永沒有出頭之日的,唯一可行的,便是征收實物稅,不管是大明出海的商人,還是外國商人,只要入港販賣貨物,那就應該征收實物稅,是香料,就收取其二成的香料,是珍木,就收其兩成木料,這兩成,可以直接收取實物,市舶司轉賣,商人也可以按市價折算錢鈔給市舶司。”
朱允炆看向夏元吉,夏元吉深吸了一口氣,這個家伙還真是個天才,直接抽取實物或以實物作價為稅,這樣的話,市舶司稅收所得恐怕會直接上升,要知道一船香料抽兩成,其價值可比按船征稅多得多。方何的思路,就是按實際價值來上稅,不按戶部簡單粗暴的船只大小來上稅。
“如何”
朱允炆問夏元吉。
夏元吉思慮再三,終點了點頭“是市舶司長遠之道。”
朱允炆笑了,改革了市舶司的征稅問題,才能讓市舶司盈利,沒有利就不可能長遠,海外貿易利潤很大,抽個兩成很合適。
“你下去吧,讓裴伯耆與提舉來見這里。”
朱允炆示意方何離開。
方何雖有些不解,還是很認真地行了個禮“還請轉知。”
朱允炆背負雙手,看著朝鮮使團的船只,嚴肅地說“使團私貨不上稅是行不通的,以后應該規定,使團不準攜帶私貨,想要走私貨,讓其攜商船一起前來,是商船,就按市舶司的新制來征稅,大明沒有只給自家商人上稅,不給外國商人上稅的道理。這件事,就由你們擬成文書,趕在元旦之前送至京師,讓太子知會各國使臣吧。”
夏元吉與楊士奇答應下來。
朱允炆不是朱元璋,不想對使臣搞什么“懷柔遠人”的政策,也不想當朱棣,貫徹“厚往薄來”的方針,是使臣就純碎當使臣,想當商人你們就多來一點人,按商人的規矩辦事。
若年年不上稅,反而讓大明朝廷抽分給價,結果只能是戶部買單,出現“歲時頒賜,庫藏為虛”的情境,好好的對外貿易搞成財政負擔,那才是愚蠢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