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新瞳孔一凝,心頭大駭。
解縉、茹瑺、徐輝祖等人也震驚起來,如此來說,朱允炆籌劃遷都北平的想法甚至可以追溯到建文二年
現在還有十幾日就是建文五年了,他竟然將自己遷都的想法隱藏了長達三年之久,直至現在時機接近成熟了才拿出來
好可怕的心思,好驚人的城府,好強大的戰略定力
解縉終于明白,朱允炆現在提出來遷都的想法,其實只剩下營造北平城與遷都這兩步了,他已經通過疏浚會通河,山西大移民,清江造船廠,天津港等等,打下了營造北平城的所有條件
有穩定的運糧渠道,有相當的人口規模,有愿意參與土木建設的民力與匠人,還有什么理由能阻擋朱允炆
勞民傷財,戶部不認可。
糧食安危,運河來解決。
人氣不足,移民來湊夠。
反對遷都,必須找一個站得住理由和借口吧,總不能說反對就是反對了,空喊我不愿意是沒用的,必須說出個子丑寅卯來,可子丑寅卯都被朱允炆解決了,該怎么說
朱允炆已經籌謀了近三年時間,現在才亮出來自己的想法,他就像是打安南一樣,早一步提前準備好了一切,剩下的就是一個契機與一道出兵的圣旨。
朱棣抬手擦了擦額頭的冷汗,朱允炆當真是一個可怕的人,他在無聲無息中完成了遷都之前的諸多準備,卻沒有任何人能看透這一點,他看似簡單的行為背后,蘊含著長遠的圖謀,渾似一個高明的棋手,落一子的同時,已想到了后面七八步棋。
這種心性的隱忍,籌謀的平靜,驚雷隱于無聲,真是要人命啊。看看解縉、茹瑺、郁新等一群重臣也被打得措手不及,一向善于言辭的眾人竟找不出反對的話來。
茹瑺、郁新已經看了幾次解縉了,解縉只好硬著頭皮說“皇上,遷都茲事體大,不宜輕易決斷,不妨回京之后與群臣商議再作定奪。”
直接得罪朱允炆是不劃算的,所以解縉選擇了“拖”,拖到返回南京,讓大家用奏折說話,看看群臣的意見。
朱允炆自然明白解縉等人的想法,想借奏折淹沒自己,不由一笑“遷都一事,并非是洪水猛獸不可商談,既然你們反對居多,那就不妨回到京師辯論幾場,楊士奇,你身為國子監祭酒,可愿意組織一場大辯論”
楊士奇沒想到自己站得那么靠后還被點了名,只好向前擠了擠“臣遵旨意。”
解縉等人有些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