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日,內宮衙門司局等大小官員至太子東宮恭賀元旦,又至坤寧宮恭賀皇后。是夜,馬恩慧設宴宴請藩王王妃、官員夫人,朱文奎宴請在京藩王,皇室宗親。
正月初四,大明國慶。
國子監熱鬧非凡,無數士民、士子、商人、匠人等早早進入國子監,偌大的后院廣場擠滿了人。京師百姓早就聽到了消息,建文皇帝北巡正在收拾貪官污吏,沒空回來陪大家共慶元旦,但為了增加喜慶,太子朱文奎將首次亮相于國子監,與民同歡。
朱文奎的影響力與魅力雖然比不上朱允炆,但作為大明太子,未來的大明天子,依舊吸引了無數人,甚至有人提前一天到國子監占位置。
朝廷官員紛紛入場,如內閣大臣陳迪,禮部尚書黃觀,吏部尚書蹇義,工部尚書鄭賜,刑部尚書暴昭等等,怎么說也是太子第一次登臺亮相,大家捧個場還是有必要的。
伴隨著絢爛的焰火,皇后馬恩慧攜朱文奎緩緩登上高臺,兩人坐定,焰火伴隨著人群的歡呼聲達到了頂峰,五顏六色的花火映入每個人的眼簾。
待花火熄,天地寂靜時,馬恩慧走起身走至高臺中央,對臺下與周圍無數的人喊道“建文皇帝北巡未歸,特托付臣妾攜太子文奎與民同歡。”
朱文奎起身,走至臺前,精神抖擻,陳迪、黃觀等一眾官員看著朱文奎,滿意地點了點頭,不得不說,朱文奎是一個不錯的孩子,雖然剛剛七歲,卻很是能吃苦耐勞,比他爹朱允炆勤奮多了,至少能每天坐在奉天殿里
這孩子聰慧,懂得不少,也善于聽別人的想法和意見,是個不錯的苗子,好好培養,他日定是一代名主。
朱文奎第一次面對如此多的人,卻沒有膽怯,而是落落大方,鎮定地看著眾人,努力提高音調“我是朱文奎,大明太子。”
聲音有些稚嫩,卻頗是有力。
百姓歡騰,呼聲一片。
習武兩年多,讓朱文奎的氣息變得更有力道一些“今日在這里與大家同賀國慶,我不能如父皇一樣演講,但也希望帶給大家歡樂,提前背誦了一篇文章,朗誦給大家,共賀大明千秋,福澤萬年。”
“共賀大明千秋,福澤萬年”
一群人扯著嗓子喊,隨后是更多的人喊了起來,聲浪一重接一重,直入云霄。
陳迪有些慌,連忙看向一旁的黃觀,問“這是你安排的”
黃觀連連搖頭,自己可不敢安排朱文奎演講與背誦文章,萬一背錯了,丟了皇室顏面如何是好,在禮部的安排中,朱文奎打個招呼之后,就回去坐在那里當木頭人就可以了,然后是文工團的表演,可沒安排其他節目。
茹瑺有些擔憂,不知道朱文奎會背誦出什么文章出來,該不會是論語吧。
朱文奎感受著百姓的熱情,心頭有些火熱,向前邁了一小步,清了清嗓子“這一篇文章是父皇教導,名為大明少年說”
茹瑺瞇著眼疑惑,其他官員也是不解,從未聽聞過這個名字。朱文奎傲然喊道“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