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局是朱允炆手中的劍盾,生了銹自然要磨一磨。
刑罰局凌駕于安全局的設置,就是為了威懾、督查、處置安全局內部問題,朱允炆選擇顧三審擔任刑罰局指揮史,龐煥擔任刑罰局指揮同知,旨在肅查安全局,確保安全局不為個人私利而閉塞朱允炆的視聽。
因為顧三審職務的調整,劉長閣順理成章接任了安全局指揮史一職,時隔三年多,重新回到了安全局指揮史的位置,湯不平也因多次立功,升遷為指揮同知,成為了安全局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對于薊州吃空額的一干主犯,朱允炆沒有留著他們吃年夜飯,命令拉到長城邊砍了腦袋了事,抄家之后,安置其家眷至北平周圍墾荒,從犯也沒有逃脫懲罰,該貶官的貶官,該打板子的打板子,干凈利索地處理完了。
至于安全局內部的問題,還輪不到內閣大臣說話,也沒有人敢將手伸進去,權當不知道。
因為鄰近年關,北平城也顯得熱鬧非凡,朱允炆也不打算元旦時候趕路,便決定留下來在北平迎接建文五年,與軍民同歡。
京師,坤寧宮。
朱文奎揉了揉酸澀的眼睛,委屈巴巴地看著皇后馬恩慧,問道“父皇怎么還沒回來”
馬恩慧抓著朱文奎的小手,目光帶著疼惜“葵兒,父皇在北巡,元旦是趕不回來了,不是寫了信給你,讓你作一個男子漢,代替你父皇與民共慶元旦。”
朱文奎有些不安地看著馬恩慧,說出了自己的擔憂“兒臣擔心表現不好,失了禮儀,有損皇室威嚴。”
馬恩慧微蹙眉頭,問“這是陳迪陳閣告訴你的”
朱文奎連連點頭,就是那個老家伙。
馬恩慧彎下身,平和地看著朱文奎“雖說過了元旦,你就七歲了,也算是個小大人了。不過你終究還是個孩子,若一板一眼,遵循那么多規矩與禮儀,百姓們看到你,雖然會贊嘆皇室的威嚴,卻也會認為你不夠親民。”
“那,那怎么辦”
朱文奎有些緊張。
馬恩慧莞爾一笑“你看過外起居注的,想想父皇是怎么做的,每年外慶,他可沒有那么多的規矩與禮儀吧,你想想,與民同樂,共慶元旦,自是以歡喜為主,太過嚴肅,百姓家誰敢笑。”
“可陳閣與詹事府的官員說要遵守禮制,難道是錯的嗎”
朱文奎矛盾著。
馬恩慧輕輕整理了下朱文奎的衣襟,起身道“他們出于遵循禮儀的需要提出意見,當然是對的。但你父皇出于融入百姓的需要,打破了一些禮儀,也是對的。陳閣與禮部提意見,是他們的本分,你為百姓,是你的本分,各盡本分,總是沒錯的。”
朱文奎聽過之后,雖不盡然明白,卻也清楚,自己不需要完全按照禮部與內閣的約束走路,端著架子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餓了也得忍著,還得時刻威嚴,不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