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了怪了。
按理說,一號是大朝會的日子,朱允炆不會缺席。再說了,你都北巡半年了,好不容易回來,是不是也該臨朝了
就在眾人疑惑,太陽偏向正午,有些餓肚子的時候,內侍終于跑來了,扯著嗓子喊了一聲“皇上身體不適,今日由太子聽朝”
百官齊暈。
這算什么,我們是來找朱允炆反對遷都的,找朱文奎有個鬼用啊,他只是個孩子啊這種事,他根本拿不定主意,也不可能拿主意。
眾人憋了一肚子話,面對朱文奎卻無法說出來,這種將嘴邊的話憋回肚子的感受,不好受啊。
得,朱允炆你夠狠,那也別怪我們文官了。
你不上朝是吧,但你總得看奏折吧,我們寫奏折,一樣反對
估計是太過委屈了,一眾官員回到家里,熬夜奮戰,有些官員甚至寫下了萬言書,就為了反對遷都
朱允炆終于感覺到了反對的聲浪有多大,只一個晚上,就有多達四十封奏折遞了上來,眾口一詞反對遷都,理由更是多種多樣,從民生,產糧區,戰略縱深,國力,大局等一一闡述,說得條理清晰,文筆飛揚,但仔細推敲,不乏張冠李戴,指桑罵槐之言。
這些奏折,朱允炆都看了,也沒批復,直接命人轉呈內閣,讓內閣大臣來處置。
解縉、本章未完
第七百五十八章反遷都,風潮涌
郁新、茹瑺與陳迪焦頭爛額,四個人是反對遷都的,這點立場目前并沒有改變,但戶部尚書夏元吉不站在內閣這一邊,讓內閣大臣很是為難,缺乏戶部鮮明的支持,很難反駁朱允炆的遷都想法,一旦朱允炆真搞一個辯論賽,憑著朱允炆多年謀劃與布局,群臣很難找到破綻。
找不到破綻,到底該如何反對遷都這讓內閣大臣很是憂愁,解縉看著皇上丟過來的反對遷都的奏折,感覺眼前就是一個巨大的旋渦,而自己就站在旋渦的邊緣。
對于這批奏折,如果內閣表示反對,那就是與群臣為敵,內閣必會被千夫所指。
可如果內閣表示贊同,那就是與朱允炆為敵,內閣必然會承壓,到時候朱允炆問反對的理由時,大家該怎么接話一個處置不當,很可能會摘帽子走人啊。
解縉沉思良久,認為反對遷都的風潮才剛剛開始,真正大的風浪還在后面,自己進退都會得罪人,撈不到好處,索性不進也不退得了。
誰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解縉偏偏就拋錨了
“哎呀,腹痛”
解縉想的是,投機雖然不怎么光榮,可跳坑也不明智啊。再說了,突發腹疾,純屬意外
第七百五十八章反遷都,風潮涌,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