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溥拍了拍金幼孜的肩膀,笑著說“你應該少看些文章,多出去走走。當今土木之事,可與勞民傷財無關,你要知道,建文四年,戶部在混凝土道路中投入足有二百四十萬兩,如此手筆,大部分都流入了民工與匠人手中,人家辛苦干一年,存余可不比你領的俸祿低啊。”
金幼孜深吸了一口氣,二百四十萬兩財政投入混凝土道路,戶部竟有如此多的錢財
胡濙若有所思地說“不知你們可聽聞沒有,皇上于北平提出遷都北平的想法時,戶部尚書夏元吉并沒有直接反對。”
姚廣孝止住了盤珠的手,道“經過洪武三十一年的休養生息,特別是建文朝四年新政,修改稅制,戶部財政較之洪武朝時期充盈許多。這幾年來,朝廷即有大型工程,又有用兵安南之事,可戶部卻從未真正露出難色。營造北平城耗費國孥怕是巨大,也絕非一日之功,夏尚書沒有反對,怕是有底氣的。”
楊榮、楊溥、胡濙連連點頭,這幾年戶部有錢,這是朝廷公認的事,戶部不反對遷都,其潛臺詞就是說
戶部能拿出錢來。
楊榮續茶“戶部的態度擺明了是不反對遷都,可朝廷中諸多大臣為了個人利益,紛紛反對,竟無一人敢上書支持皇上遷都,今日論后,我想作這第一人”
“加我一個”
胡濙當即說。
楊溥滋了滋茶水,笑道“如此之事,不應少了我的名字。”
姚廣孝見幾人表明了立場,不由點了點頭“遷都雖有諸多難處,但此舉利天下,既如此,我當具名。”
至此,只有金幼孜沒有表態,眾人將目光看了過去。
金幼孜沉思權衡,雖然楊榮等人支持遷都,但其中真的沒有風險嗎一旦上書支持朱允炆,就意味著站在了群臣的對立面,很容易被人記仇的,尤其是現在內閣的態度是反對遷都
不過話說過來,怕什么呢自己是詹事府的官員,是太子的人,朝臣再怎么厲害,也很難將手伸到詹事府,何況自己支持的太子他爹。
“我也支持遷都。”
金幼孜思慮再三,下定決心。
中山王府。
徐輝祖一臉凝重地看著徐膺緒,叮囑道“你今晚上就寫出奏折,明日一上朝就遞上去。”
徐膺緒有些不情愿,擔憂地說“大哥,現在滿朝反對遷都之聲,我們站出來支持遷都,會不會惹來麻煩要知道那幫文人罵起人來可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