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酷寒與遷都聯系在一起,主張讓朱允炆下罪己詔的最初不是百姓,而是御史。只不過這位御史現在去了遼東,肩負著查看地方凍災的重要使命,這個天北去,不知道能不能活著回來。
雖然朱允炆壓制了言官的言論,但大明的官員都是很有骨氣的,聽聞消息,最近半個月至少有二十位官員要求朱允炆下罪己詔了。
李晟只算是國子監的一個尋常監生,無法了解朝堂中更深的斗爭,但從民間的輿論來看,酷寒的天氣讓許多人相信,這與朱允炆大興土木,準備遷都有關系,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就在李晟沉思時,一個挑著煤炭的農夫從一旁走過,嘴里還罵罵咧咧“不是人啊,五十斤的蜂窩煤,竟然要一兩三錢銀子,這價簡直是要人命啊。”
“又漲價了嗎”
李九眉頭緊皺。
李老三哀嘆一聲“今年太冷,許多人家都購置了爐子,煤炭自然也少不了買。往日里,一百斤煤炭也才一兩三錢,貴是貴了點,好歹一年冬日用不了多些時日,咬咬牙也能過去,可現在這價瘋漲,多少人家怕是用不起啊。”
“哎,話雖如此,總也比丟了命劃算,沒爐子,這晚上睡覺都誰不安穩啊,你也知道,我家孩子腳指頭都懂得老粗了,一到晚上,剛暖熱了就喊癢,太折騰人了。”
李九苦澀地說。
隊伍一點點向前去,近半個時辰才輪到李老三等人,看著倉庫里還有三大堆煤炭,旁邊是制好的蜂窩煤,李老三緩了一口氣,只要有煤炭,這個冬天就能熬過去。
“要二兩鈔的蜂窩煤。”
李老三咬了咬牙,決定一次買夠冬天用的。
管事的收了錢,支了票,讓李老三、李晟去旁邊取蜂窩煤,李九也走了過來,三人正小心裝著蜂窩煤,就見一個身著綢緞的伙計跑到了管事身旁,低聲耳語了幾句,管事頓時點了點頭,對排隊的眾人喊道“別排隊,都散了,沒煤炭了。”
“怎么可能沒煤炭那不是煤炭是什么”
排在前面的人聽聞之后,頓時怒了。
“都被人買走了,散了吧,快散了。”
“我們都來了這么久了,憑什么沒有我們的煤炭”
“沒了,就是沒了,退下去,你們這些刁民還敢鬧事不成”
“沒煤炭我們還怎么活不行,給煤炭”“再鬧,抓你們去官府”
管事拍著桌子,滿臉怒氣。
一聽送去官府,眾人頓時不敢多說,但也沒有人散去,來這里買煤炭的,家里多是煤炭不多的人,熬不過這個冬天,現在買不到煤炭,就意味著過上幾日,家里的父母與妻兒都要挨凍,誰知道后面天氣會不會更冷,必須備點煤炭
“我們給錢,給我們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