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的命令很簡單“打開海路,運輸煤炭。”
困難是有的,但不是不能克服。
東海冰封了,那就炸開,大明有的是火藥。浮冰危害船只,那就用大竹竿砸,用手榴彈炸,把大的浮冰砸碎,不信開不出一條水道。
只要火藥夠,山都能削了,何況是海上并不厚實的冰層,琴島、天津附近又不是東北,不太可能有半人高的冰面。
陳揮、耿璇領命后不敢耽誤,考慮到冬日走海路北上太過困難,兩人只好帶匠人乘馬車出京,趕往山東等地再征調船只,準備海路運煤。
明代人并不知道天氣為什么會如此寒冷,也沒有精確的天氣預報,對自然現象的變化并沒有一個理性的認識,但他們知道皇權天授,知道天人感應。
天子天子,解釋過來就是皇上有兩個爹,一個是本生爹,一個是老天爺。很奇怪,本生爹出了問題找兒子麻煩的沒幾個,但老天爺出了問題找天子的卻很多。
御史彈劾愈演愈烈,一個個都恨不得朱允炆跪到祭壇前面,給老天爺認個錯,自己罵自己幾句,如果投入點感情的話,還可以扇自己幾巴掌,哭幾聲,總而言之,你有錯,不,是你有罪。
另外,遷都這件事是不是要擱淺了啊,老天爺都給你赤果果的明示了,你再建造下去,以后出了什么問題,可都是罪加一等啊。
稀奇古怪的奏折一封接一封,說到最后,就連大儒方孝孺都站了出來,勸說朱允炆要不去祭拜下天地,和老天爺商量商量,讓他給你點面子,別那么冷了
朱允炆氣得直哆嗦,這都什么跟什么,西伯利亞的寒潮怎么過來的,自己還不清楚嗎你們這群家伙,一個個就是盼著我出丑啊,行,咱就不寫,看看老天爺給不給面子。
要人命,在朱允炆怒斥方孝孺的第二天,南京又飄起了大雪,看這架勢,朱允炆的罪過又增加了不少,于是乎,禮部官員,吏部官員,都察院官員紛紛上書,就為了勸說朱允炆
寫個罪己詔,為了天下。
朱允炆不認為自己有罪,自然是不會動筆寫文章的,可活久見,禮部侍郎陳性善竟然給朱允炆寫了一份草稿,文筆飛揚,情感充沛,還帶著深切的自責與懊惱。
這應該是犯了什么大的錯誤了,要不然寫不出來如此深切的文章,朱允炆堅定地這樣認為,所以安排劉長閣去陳性善家里坐了坐。
雪不停,天又冷,京師人的臉上露不出來笑,雖然朝廷在第一時間穩定了煤炭供應,但誰都清楚,若天一直如此酷寒下去,時不時還送點雨雪,那熬過這個冬天可不容易。
82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