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臣子,不容易啊。
朱允炆的個性很強,意志也強,不是滿朝官員反對就能反對得了的。他雖然沒有朱元璋的鐵腕手段,但也有著處理政務的智慧,趕走郁新、陳性善等一干人就是他駕馭朝堂的手段。
不殺人,趕出去一段時間,等這些人回來,肯定都是春天了,春天總不能再下什么罪己詔了吧朝廷上突然少了一大半人,這在平時多少有點運轉問題,但在冬日,少幾個人也沒什么問題。
冬再冷,也終有熬過去的時候。
在郁新等官員離開京師的第三天,京師放晴,天氣開始有所轉暖。
十二月中旬,大批煤炭分陸路與海路兩批運到京師,京師煤炭價格隨之下跌,恢復到了日常水平,百姓人心安定,京師開始熱鬧起來。
考慮到嚴寒可能會成為常態,朱允炆下旨在金川門外選址,搭建煤炭儲備倉庫,要求朝廷儲備煤炭應足以供應京師百姓兩個月需要,同時傳令地方,各自做好煤炭儲備,以備寒災。
除夕。
朱允炆坐在椅子里,沉思著過往,深處的記憶與五年多大明的風云交織在一起,編織出了一幕幕多彩的夢。
這一場夢里,有苦,有累,有痛,有難以掙脫的夢魘。
這一場夢里,也有溫暖,有愛,有快樂,有肆無忌憚的笑顏。
這一場夢里,有眼淚滑過臉頰,有血流出身體,有人死去不再醒來,有家破碎無法再圓滿。
這一場夢里,有人墾荒耕作五谷,有人卯榫營造,有人奔波南北不忘東西,有人苦讀不輟寒窗問道。
漫長的五年光景,恍惚了歲月。
朱允炆握了握拳頭,站起身來,迎接著建文六年的到來。
元旦。
朱允炆攜皇后馬恩慧、太子朱文奎再次出現于國子監,與民同慶新春,告別這個凄冷的冬日。
這一年朱允炆的宣講主題依舊是教育。
在朱允炆看來,大明的基礎教育還是沒抓起來,各地社學不到位,縣學不敢擴招,步子太慢,胃口太小。為了表達對教育的重視,朱允炆第一次松口,允許省一級辦理國子監級的高等學府,即地方國子監,地方國子監監生肄業,可以直接參加朝廷會試,無需再進入南京國子監修習,同時鼓勵監生“歷練”。
這個政策的編制,是楊士奇提出來的,在楊士奇看來,大明需要吸取唐朝時期的歷史教訓,即讀書人增多,當官的太多,朝廷無法安置的問題。
唐代各類使臣的問題,如勸農使、轉運使,就是讀書人太多,朝廷安排不了的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