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帖木兒將一堆回回炮拉到陣前,大明這邊扔火藥彈,帖木兒那邊扔石頭
戰場的變數太多,帖木兒的手段到底有多少,沒有人能摸清楚。
朱允炆擔心帖木兒過早知道火器的秘密,給最后的決戰帶來困難,也擔心過大的損失,導致大明在打敗帖木兒之后,無法將其徹底掃出西域,被迫打一場持久的戰爭。
速戰速決,這是必須要做到的
可帖木兒是強大的,想要實現速戰速決需要太大的難度。
朱允炆背著雙手,走出屋外,如今已是深秋,馬上進入冬日,西北的后勤運輸壓力會越來越大,哪怕是朱棣將駝城雪藏,轉去幫助運輸大量的物資,可西域需要的物資又豈是一點半點
從眼下來看,冬日決戰將是定局這也意味著征西大軍需要在西域過冬,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戰勝帖木兒之后繼續進軍,繼而安全控制整個西域
換言之,大軍需要的不是一個月兩個月的糧草,而是四個月的糧草,至少要堅持到大軍明年開春所需用度
現在陜西、山西、四川都很困難,為了籌集糧食,調動民力運往西域,不少地方出現了問題,如四川一些土司趁勢殺了送糧隊,拉走糧食準備自己過冬享受,一些百姓畏懼送糧,甚至還有人半路逃走。
而陜西百姓更是疲憊,為了保障西北軍糧,這里的百姓被征調的時間最長,任務也最是繁重,雖然許多百姓理解朝廷,但還是有些人不滿,甚至還有人借機宣傳白蓮教,直接拉了幾百人殺掉官兵,跑到山里到土匪去了。
百姓難,當官的難,朝廷也難。
可再難,也必須考慮到冬日大雪封路,無法向西域運糧的問題,必須籌備足夠多的糧食送到哈密去
朱允炆擔憂的事絕非只是西域一地,而是大半個大明。雖說茹瑺坐鎮山西,黃觀坐鎮四川,劉貞坐鎮陜西,可保地方問題不大,但這些小問題都在積累,都在發酵,若不能早點結束西域戰事,小問題很可能會演變為大問題。
內閣、戶部、吏部、兵部、五軍都督府,都在全力支持西北,派遣了一批批官員,協調物資,安撫民心,國子監甚至還抽調出先生去西北撫慰百姓。
可這些辦法堅持不了太久,百姓需要的是現實的安穩而不是無休止的征調送糧,許多人并不關心什么帖木兒、鐵木真,他們只在乎自家的二畝地。
給他們說民族大義,說保家衛國,說句不太好聽的話,頗是有些對牛彈琴,百姓的覺悟還遠遠不夠,他們還缺乏對華夏,漢人,國家的深度認可。
所以,才有了臣服蒙古鐵騎。
所以,才有了尚未發生但歷史上發生了的剃頭編辮子。
但朱允炆沒有更好的辦法,為了解決民怨,已經下了血本,甚至還給征調送糧百姓免除了一半的農稅,如果這樣還做不到穩定的后勤,那朱允炆只能動用最后的暴力機器,逼迫他們去送糧了
西域不容有失,大軍后勤不容有延誤
梅殷看著凝望西北的朱棣,提了個醒“皇上,西北事自有大將軍與十五萬軍士,不必太過擔憂。倒是水師請戰的事”
郁新皺眉,對梅殷道“眼下西北出了諸多問題,水師請戰的事不妨拖延一二。朝廷不宜在此時再起兵戈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