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奇走出來,開口道「皇上,朝中大臣對西域知之甚少,認識難免偏頗,不妨聽霍鄰、宣青書等人詳細說說西域,再商議西域治理之事。」
高遜志瞳孔微微一凝,楊士奇個老狐貍,他沒說商議西域「去留」,而是用的「治理」,可見他根本就沒打算放棄西域過。
可西域如此荒涼,如此貧瘠,到處都是黃沙,要這一塊地有什么用
對于楊士奇的意見,朱允炆欣然答應「那就說說吧。」
宣青書走出,謙和地說「皇上,諸位,有人說西域貧瘠,滿眼都是沙漠與戈壁,即沒有辦法種植莊稼,也沒有辦法居住,臣是不認可的。就以哈密、吐魯番來論,那里處在山以南,有河流,有綠洲,有森林,有草原。那里的土地,一樣可以種植麥子。」
「各位擔憂西域成為朝廷累贅,在我看來,這種擔憂完全沒有必要。沙漠中的綠洲,天山南北的盆地,有著一大片一大片的田野,完全可以墾荒種植莊稼,以衛所軍屯、民間開墾等方式,定能在兩年內實現糧食自給自足,即便有些不足,也可通過絲綢之路,以商運糧來解決,無需勞累關內百姓。」
高遜志聽到這些話,不由地有些慚愧,自己還是太想當然了。若果如宣青書等人所說,西域可以獨立解決糧食問題,那控制西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宣青書的話并沒有結束,而是繼續說「按照
目前西征大軍調查所掌握的情報,西域確實有大量的石油。諸位也知道,石油事關醫用紗布的產量,眼下醫用紗布僅僅配置到重要邊鎮,并沒有普及至所有衛所。若控制西域,大量開采石油,則可以在西域生產醫用紗布,轉運京師,如此一來,不出五年,醫用紗布便可遍布全軍,甚至還可進入尋常百姓之家。」
鐵鉉、梅殷等人連連點頭。
雖然醫用紗布出現多年,但受制于產量,加上多次作戰使用,根本就做不到普及全軍。而這種東西又對傷口處理有著極大的幫助,可以預防與減少炎癥,避免傷兵因傷口感染而死亡,對于軍士來說是十分珍貴的。
兵部早就想要這東西普及全軍了,可始終都沒有辦法做到,而根源就出在這石油上。既然西域有大量石油,那醫用紗布的問題也該從根源上解決了。
宣青書接著說「西域日照時間長,溫差大,十分適宜棉花種植。那里冬日雖是天寒地凍,若廣植棉花,想來冬日軍需衣物、床被,也可實現自給。況且那里有馬場,昌都剌大捷,俘虜良馬數以萬計,若在西域設置馬場,配合祁連山下馬場,不出五年,必可以從根源上解決戰馬短缺問題」
高遜志臉色有些蒼白,自己終究還是太膚淺了。仔細聽宣青書所說,西域不僅不貧瘠,還是一塊富饒之地,那里不僅不會成為大明的負擔,還可以為大明解決很多問題。
如此的話,丟了西域豈不是丟了無盡的財富霍鄰等人的指責并不是沒有道理的啊。
霍鄰補充道「不僅如此,大軍還在西域發現,或聽聞了煤、鐵、銅、金、石灰石等礦產的消息,只等大軍戡平地方,徹底控制西域之后,便可以開采礦產。」
解縉聽到這里,連忙走了出來,高聲說「皇上,西域不可丟。臣以為,西域不僅地理位置極是重要,是西北屏障,更是礦產豐富之地,不可丟失。何況大軍若是完全撤出西域,那里將會成為禍亂之源,到時候西北防務反而會加重。」
朱允炆連連點頭,看向群臣「還有認為西域應該舍棄,而不應保留的嗎」
群臣無聲。
高遜志走出來「皇上,臣有錯,不應片面認知西域。」
朱允炆笑著說「無妨。」
高遜志搖頭「皇上若在西域設置三司,臣自請前往西域,充任地方知縣,愿去看一看西域,到底能不能成為富庶糧倉」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