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
中文中文域名一鍵直達
陳力、陳樹畢竟只有十四五歲,見過的世面不多,即便是面對平和的朱允炆,也難免局促不安。
畢竟,他是大明的建文皇帝
楊士奇看出兩人緊張,便笑呵呵地上前,溫和地說“只是尋常考校,不會為難你們,怎么想,就怎么對答。”
陳力、陳樹作揖,直起身來等待楊士奇的考校。
楊士奇略一沉思,開口道“少年郎應有志向,說說你們的志向吧。”
陳力與陳樹對視了一眼,目光中都有些意外,這考校第一問,竟不涉學問,只問志向。陳力放輕松下來,先答“回先生,我的志向是成為一名教書先生。”
“為何”
楊士奇問。
陳力認真地回道“先生也應是知道,我們是山西移民至北平附近的百姓,祖祖輩輩可都算是白丁,并不識幾個字。幸是朝廷大開社學,振興文教,我們才得以讀書識字,了解這世上的學問與道理。日后,我也想成為一個像張博志那樣的先生,無私地授業解惑,讓更多的人可以識文斷字。”
朱允炆連連點頭,在一旁稱贊“你有如此志向,倒是一件好事。文教并非一朝一年之策,而是百年大計。日后每年朝廷都將在教育上投入更多力量,待你學業有成時,相信你也愿意加入到先生行列。”
楊士奇知道,在打敗帖木兒的大軍之后,朝廷在外敵上的壓力就變得很低,即便是瓦剌、韃靼依舊有威脅,但這種威脅也變得極是有限。
接地方奏報,瓦剌的安樂王把禿孛羅親自帶使團而來,想來瓦剌暫時會老實一陣子。韃靼雖然有了大汗鬼力赤,但鬼力赤畢竟缺乏威信,能不能控制好局面都很難說,他想要直接對抗大明,怕是有點難。
在外敵威脅變弱的背景下,朝廷的施政重點只能是內治,而教育則是內治的重中之重,是僅次于官場治理的第二大事。
教育是持續一代又一代的大事,不僅需要這一代先生出力,更需要年輕人參與進來。只有這樣,未來的學子才可以踩著前人的肩膀,抵達一個新的高度。
百年大計,一點都不為過。
楊士奇看向陳樹,陳樹抬手擦了擦額頭,說“我的志向是進入水師,成為像鄭和一樣的英雄,帶領船隊遠航海外。”
“鄭和”
朱允炆有些感慨,也不知道鄭和的船隊現在到哪里了。
自建文五年九月,鄭和帶水師船隊第三次出航,至今已有一年多,考慮到他們需要護送西洋使臣回家,等待季風洋流等,如果一切順利,此時應該乘上了非洲西岸的本格拉寒流,抵近非洲中部西海岸。
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航海,其中的風險無法估量。
鄭和是英雄,是大明遠航的代表人物,他在民間的知名度很高。提起遠航,必然繞不過這個名字。甚至于坊間中有些書坊,竟專門找人寫了鄭和西行記,雖說里面夾雜著海怪、海賊、法寶,明顯偏離現實,可人家銷量還不錯
陳樹握著拳頭說“我想的是,近年來朝廷解開海禁,遠航貿易日益增多,就連北平也出現了一些南洋諸國的商人。為了保障遠航貿易,朝廷總需要一支水師遠航東西。在鄭和之后,還需要一個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