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大笑起來“好一個鄭和之后,還需要一個鄭和。沒錯,朕需要無數個鄭和,將遠航一直推動下去。”
楊士奇有些欣慰,陳力立志教書育人,陳樹志在浩瀚大海,單單就從志向上來說,他們的方向十分明確,且有榜樣在前,而非含混不清,寬泛虛指。
“為了實現志向,你們打算怎么辦”
楊士奇含笑問。
陳力再無壓力,回道“張先生說,想要成為一名出色的先生,就必須進入國子監進修,還說國子監的學問是最深奧、最全面的,只有進入國子監才能得到完備的學問,成為一名博學多才的先生。”
朱允炆與楊士奇點頭。
作為教育革新的引領者,國子監無論是在師資力量上,還是在各項資源調配上,都是超一流,背靠朝廷,缺錢可以要錢,缺物可以要物,缺人可以在各地調。
加上國子監革新已走過多年,各科學院也基本建立起來,形成了相對完備的教學體系,相關探索也不斷出成果,想要成為一名出色的先生,在國子監進修確實是一個好的選擇。
陳樹也想要進入國子監,理由很簡單,國子監在今年五月份,開設了海洋學院,專門負責培養海航、遠航人才。
朱允炆對陳力、陳樹很滿意,有定位,有道路,剩下的就是去做了,加之他們出身農家,又跟著父母經歷了千里移民,生性中本就有著一股子堅韌,何況能被張博志推舉,想來心性是不錯的。
“開春之后,你們就去京師初等學院修習課業吧,到時候自有人考校你們學問,看看歸屬六級中第幾,朕愿你們記住志向,明白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時代在快速改變,已經沒有人能停留在原處了。”
朱允炆嚴肅地告誡。
陳力、陳樹連忙答道“定不忘今日之志。”
朱允炆微微點了點頭,看向陳木、崔娘,笑著說“聽聞你們入京師時遇到了一些麻煩,有沒有對京師失望”
陳木、崔娘沒想到消息傳的如此之快,局促地不知如何回答。
陳余聽聞,很是擔憂,拉著崔娘的胳膊問“遇到什么麻煩”
崔娘不知如何解釋,黃二月在一旁說“沒什么大事,只不過是馬夫不講信用罷了,事情已經解決了。”
“對,幸虧這位黃公子相助。”
崔娘感謝道。
陳余看了一眼黃二月,便對朱允炆說“我就說,這幾年商業太活躍,人心不古,皇上就應該好好整頓整頓,免得他日微服私訪,被人坐地起價”
陳木、崔娘很是緊張地看著陳余,如此大膽地對皇上說話,當真沒問題嗎
朱允炆并沒有動怒,反而是認真地點頭“你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這幾年商業發展太快,人心逐利,不少商人喪盡天良,前段時間江蘇還出了一個錦雞案”
“何為錦雞案”
陳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