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
中文中文域名一鍵直達
面對把禿孛羅的請求,朱允炆經過深思熟慮之后,點頭答應“以和為貴,互通貿易,當為大明與瓦剌之未來。內閣可與安樂王等商議,擬定文書。”
與歷史上的城下之盟、歲幣盟約不同,大明與瓦剌的盟約,是瓦剌出于族群存亡擔憂的請求,是大明出于戰略考量作出的重大決策。
瓦剌主要勢力范圍在杭愛山附近,位居西域之北,要想實現西域大局的穩定,瓦剌是繞不過去的。出兵直接打
眼下征西大軍環控整個西域,力量早已攤薄,加之阿爾泰山冰雪覆蓋,不利行軍,即使是翻山越嶺找馬哈木去,馬哈木也很可能會謝絕會客。
若是朱棣強行要和馬哈木見個面、吃個飯,馬哈木估計是會打包好鍋碗瓢盆,上馬跑路。為了吃一頓飯,朱棣估計追個一百里,也未必能追得上
何況征西大軍不可能一直留在西域,開春之后便會返回,后續絲綢之路、西域治理,都需要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此時與瓦剌達成和平盟約,對于西域的大局是有利的。
從戰略層面上來看,有些時候解決問題的并不只有戰爭一條路,大明需要的是邊陲穩定,并不想要杭愛山,瓦剌想要的是貿易,并不想要大明江山。
一拍即合,盟約誕生。
朱允炆與把禿孛羅用印,一份大明與瓦剌和平共處盟約便正式生效,耐人詢問的是,這一份盟約有著明確的時間期限,只有短短五年,即自建文七年一月一日開始至建文十二年一月一日結束。
把禿孛羅很想將時間提升到十年,卻遭到了朱允炆的婉言拒絕,并希望五年之后把禿孛羅可以再一次來京師,續上五年盟約。
五年,是朱允炆留置的窗口。
且不說五年之后大明會不會對瓦剌動手,就說五年之后把禿孛羅、馬哈木、太平這些人還在不在,如果一口氣簽了二十年,結果不到十年馬哈木等人掛了,上臺的又是一個野心勃勃,積蓄力量想要南下的,大明直接撕破協議不好看,坐著等他準備充足,多少又有些白癡。
先發制人,后發制于人的道理朱允炆還是明白的,給瓦剌一個五年盟約,也是在警告瓦剌,莫要在背后搞小動作,小心盟約到期之后收拾你們。
把禿孛羅無奈,但也相當滿意,至少為瓦剌爭取到了五年的和平時期。只要沒有大明的直接威脅,那瓦剌便可以騰出精力來對付韃靼,鬼力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韃靼的阿魯臺,這個人陰險狡詐又頗有能力,不解決他,瓦剌很難崛起。
這一次挨了一刀,說不得完全是壞事,至少為瓦剌贏得了喘息。
翌日。
琴島水師東征對馬島大捷的消息便傳入京師,陣斬萬余倭人的消息竟然在京師沒有掀起多少浪潮,就連做生意的商人也只是輕輕哦了一嗓子,繼續做自己的買賣。
水師大捷那不是應該的嗎
打的是倭國,小國,有啥值得慶賀的,你看看人家征西大軍,打的是最強大的騎兵,直接消滅十五萬大軍
建文六年終于走到了最后,在除夕傍晚,朱允炆出現在通濟門外,對無數的百姓、行商喊出了建文七年的施政方略,就兩個字“掃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