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三百衛所,需要抽調出來八萬多人前往西域,這就涉及十個衛、二十六個所的軍士。
一口氣抽調如此多的力量,對地方控制本就有壓力,但現在朱允炆還必須考慮在東北新增設更多的衛所,以確保對東北大地的實際控制。
東北有些苦,想要吸引衛所軍士拖家帶口前往東北,朝廷必須給予其新軍之策,而這又是一大筆開銷。
錢的問題,朱允炆相信今年并不是太大問題,建文七年應該沒什么大的戰事,可以省下來一大筆財政,但問題是,朝廷是遷移內地衛所前往東北,還是重新招募軍士,在東北新建衛所。
朱允炆拿不準主意,傳召解縉、郁新、茹瑺、楊士奇、鐵鉉與李堅商議。
郁新反對朱允炆擴充軍隊的想法,直言“眼下朝廷內部安穩,邊疆又無強敵,此時招募新兵,新增衛所,豈不是徒耗國孥,又引周邊藩屬國不安。”
朱允炆指向東北“話雖如此,可東北新設衛所勢在必行,總不能一直抽調遼東兵力吧。若遼東衛所抽空,誰來防備與控制朵顏衛,拱衛北平以北”
茹瑺也認為擴軍不妥,提議“皇上,臣請自山東、河南等地,遷移衛所北上,以控東北。”
解縉支持“內外衛所三百,即便是分給西域八萬余軍士,也應可以遷移部分衛所至東北地界。臣附議茹、郁二閣之言。”
朱允炆嘆息“衛所雖多,可抽調西域之后,又有多少衛所軍士可抽調何況衛所軍士在一地扎根,讓他們北上,需要做的工作頗多。不若直接招募軍士,引其攜家屬北去,即可開墾土地,重開軍屯,也可解決衛所設置問題。”
沉默的鐵鉉站了出來,嚴肅地說“皇上,臣以為可以抽調京軍五萬六千人,前往東北。”
“抽調京軍”
解縉、郁新、茹瑺、李堅都吃了一驚。
京軍是大明最精銳的力量,經過多年汰弱存強,現如今只有三十五萬六千軍士,分正三大營、副三大營,一旦抽出去五萬六千軍士,就只剩下了三十萬京軍。
三十萬京軍,看似很多,但考慮到京師范圍,城門數量,真遭遇變故,被人圍了城,一個城門也分攤不了兩萬人手。
若外有戰事,京軍出動十萬,那京師就只剩下二十萬軍士了,二十萬軍士,能不能保衛京師暫且不說,若出京的十萬軍士造了反,京師的二十萬軍士還能不能彈壓
二比一,根本形成不了大的優勢。
作為天下之本的京師,歷來都是兵力最集中的地方,減弱京師兵力,等同于弱干強枝,與強干弱枝背道而馳。
李堅不贊同鐵鉉的觀點“皇上,京軍只能增加,不能減少尤其是新都正在營造,在遷都之后,京師軍事壓力陡增,若此時減少京軍數量,他日必有大患”
郁新、解縉與茹瑺也不贊同鐵鉉,你讓朱允炆調地方衛所去東北還好,動京軍,屬實是有些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