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進入戶部,雖然不緊要,但確實可以了解朝堂中的動態,有點風吹草動,都可以第一時間察知。再者,很多官員未必敢于直接對強勢的朱棣下手,朱高熾進入戶部,反而成為了一些人關注的靶子,無形之中分擔了彈劾朱棣的壓力。
朱高熾不知道老爹的想法會這么多,自己當初答應朱允炆,純碎就是覺得待在燕王府當世子實在是沒奔頭,沒有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
戶部最適合自己,若在朝堂中以文官身份站穩,那對燕王府維持威望、保持昌盛是有助益的,不像是現在的代王府、遼王府等,他們已經逐漸淡出了朝廷,失去了在官員之中的威望。
朱棣見朱高熾不說話,以為自己猜中了,便拍了拍朱高熾的肩膀“倒是辛苦你了,罷了,皇上未必會給我多少賞賜,若可以蒙蔭到你們身上,也不枉我出征西域。”
朱高熾笑得有些憨厚“父親此番打下西域,朝廷內外贊譽無數,聽說兵部、五軍都督府與內閣被傳召數次,都在商議如何封賞。皇上不是一個小氣的君主,一定不會讓父親失望。”
“呵,他又能拿出什么來打動我罷了,總歸是為大明征戰,不負太祖托付。”
朱棣搖頭,然后依靠著馬車,閉上了眼。
兵部、五軍都督府效率很高,為了讓軍士們更早可以回家,與家人團聚,只用了一天半的時間,就按軍功將所有賞賜發放完畢。
朝廷的賞賜很是豐盛,以殺敵三首來論,不僅會獎勵六十兩錢鈔,還會獎勵布匹、棉衣、糧食,甚至還有十斤肉,軍士不得不一邊高興,一邊招呼自己的家人來抗東西,軍營只給配了一個小毛驢,拉不完啊。
沒辦法,雖說打敗帖木兒俘獲戰馬頗豐,但考慮到馬場建設,朱棣帶回京的戰馬只有兩萬,沒辦法讓所有軍士騎戰馬回家風光,這倒是一個遺憾。
軍士的封賞領得舒坦,該升官按人頭升就是,殺敵三首升百戶,這個百戶,可能只是名譽或待遇上的,未必是直接管一百個軍士。
當兵的封賞解決了,剩下的就是將領。
唐云以指揮史的身份戰死,成為了大明在對戰帖木兒時折損的職位最高軍官,朱允炆封其為新昌伯,并命唐云之子唐舜世襲指揮史一職。
瞿能、袁岳等人雖沒有返回京師,但該封賞的都沒有落下,瞿能被封平陽伯伯,任職西域都指揮史。袁岳也因表現出色,從指揮史升為忠勇伯,一起封伯爵的還有譚淵,陌刀隊的段云,鐵鷹騎的阿爾斯郎,俘虜沙米查干,打下孛羅城的毛整等人。
徐凱、華聚、劉啟夏、瞿陶、周大志、諸葛塘等一干武將,多封賞為自衛所一級的正四品指揮僉事,至都司一級的正三品都指揮僉事。
作戰中涌現出來的作戰英雄,如督官楊烽火,被朱允炆直接提拔為大督官,與王景彰、陳洽、陳浚等人,成為了京軍最高的“政委”之一。
如高忠光、林九、齊川、梁杰、周潛等,一些新兵通過戰爭成長起來,因軍功直升千戶。宣青書因為籌劃有功,安撫當地百姓等,進入兵部任職主事。
河西大儒郭三省為招撫地方立下大功,更在后續地方治理上出謀劃策,推動了坎兒井等工程建設,立有大功,朱允炆直接提拔其為國子監司業,從四品,并領西域文教。
傅安出使西域,被困長達九年,不卑不亢,從未屈服,捍衛了大明國威與尊嚴,因其氣節可嘉,升鴻臚寺少卿,從四品,并進入詹事府,任職左春坊左庶子,正五品。
鴻臚寺少卿沒有幾個人紅眼,但成為詹事府的官員,那就讓人羨慕了,畢竟是太子的人,未來可期。
傅安、王全臻也被提入鴻臚寺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