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青書因謀略有功,進入兵部職方司任主事。
令人意外的是,霍鄰并沒有在封賞之列。
霍鄰前往亦力把里城,交鋒帖木兒,帶回使臣,最后決戰前夕,更是冒險確定帖木兒軍帳位置,為神機炮炮擊精準情報,軍功不小,卻無任何封賞,令人多少有些意外。
但兵部不提,五軍都督府不提,內閣也不提,就連霍鄰自己,也沒有提一句。事情頗為詭異,而霍鄰也逐漸淡出了朝廷官員的視野,逐漸被淡忘。
但朱允炆并非是刻薄之人,并沒有忘記霍鄰的功勞,在其進入安全局,勘破文書泄密一案后,直升千戶,并在朝廷官員封賞之后,提拔霍鄰為安全局鎮撫使,從四品。
一干封賞,都有著落,也好安排。
但唯獨有兩個人,是難以封賞的,那就是魏國公徐輝祖,燕王朱棣。
國公,是封爵中最高一級,天花板,沒有超出國公的爵位了,真要向上,那就只能是封王了。可朱允炆連自己親叔叔這些藩王都給收拾了,又怎么會給徐輝祖一個王當當。
燕王是藩王,這也是到頂了,再向上,那就不是封賞,是掉腦袋了。
內閣、兵部、五軍都督府為封賞這兩人,商議十余次都沒有敲定,根本就找不到合適的封賞辦法,直至朱允炆拿出另一種封賞方案。
六月一日,大朝會。
在京文武,征西文臣武將,近千余官員朝會于奉天殿外。
朱允炆看向內侍雙喜,雙喜走上前,拿出圣旨,扯著嗓子喊“征西大將軍、燕王朱棣,上前聽封。”
朱棣上前,行禮聽旨。
雙喜肅然讀道“朱棣,太子四子,朕之皇叔,率兵西征,開疆西域,立曠世功業,封上柱國大元帥,是為天下武將之楷模,軍士之榜樣”
“上柱國大元帥”
朱棣愣了,朝廷官制里沒這個玩意啊。
不過,上柱國,這確實是存在的,大元帥也是存在的,這兩者結合,是頭一次啊。
大明開國之初,是短暫存在過上柱國,受封的是李善長、徐達、常遇春。不過在常遇春病故之后,李善長、徐達就不再是上柱國,而是改為“左柱國”,朱棣受封上柱國,顯然是最高封賞,為一時曠典之冊封,而兼大元帥,更強調了朱棣統軍元帥的尊崇。
雙喜繼續念道“上柱國大元帥,為朕為卿所設,是大明最高武勛念卿之功,特賜上柱國大元帥府,并命工部,于三十萬大城中塑上柱國大元帥雕像,為世人瞻仰。另,賜西域百分之一商稅,與國同休,以永護上柱國大元帥一脈,彰國之恩典”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