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元吉清了下嗓子,看了一眼手中笏板,高聲起“考慮到黃冊編寫多沒有考慮周全,一些地方上黃冊缺少女子信息,紕漏較多,戶部為確保數據真實,以戶部及地方發行照身帖、照身牌為準,核算了除西疆省外全部人口,包括農戶、軍戶、匠戶等,天下戶17583754,口71658439,對比洪武二十六年,增加1430884戶,增加6512627口。”
朱允炆目光炯炯,七千多萬人口,這個數據對于發展了近四十年的大明來說,應該是靠譜的。而洪武二十六年到建文七年,已經過去了近十二年,十幾年里,凈增加六百五十萬人口,雖然有些低,但考慮到古代人壽命不長,發燒風寒都可能掛了,洪武時期、建文時期的災害,戰爭減員,這個數據問題也應該不大。
夏元吉繼續稟告田畝數量“一條鞭法與清查土地之下,連同天下衛所,總計田42764萬畝即四億兩千七百六十四萬畝,相對于洪武二十六年,減少42312萬畝。”
朝堂之上,頓時騷動起來。
洪武二十六年,朝堂清查田畝,合計是85076萬畝,可到了建文朝,竟突然銳減一半,這個結果實在是令人瞠目結舌。
從八億畝,直接掉到四億畝,是誰都能承受。
給事中陳繼之當即走出來“皇上,臣彈劾戶部辦事不力,或存包庇,隱瞞土地田畝。”
一干官員附議。
朱允炆沒有說話,只是安靜地看著。
夏元吉沉默,戶部司的主事朱高熾走了出來,喝道“洪武二十六年清查出八億五千萬畝,你們也敢信嗎”
此話一出,朝堂肅靜。
朱高熾搖晃著上前兩步,對朱允炆說“皇上,洪武二十六年數據存有大錯,已然是不可取信。”
陳繼之問“朱主事,你說不可信就不可信嗎可有證據”
朱高熾從袖子里拿出一本冊子,搖晃了下對陳繼之說“這里面記載了洪武二十六年統算的數據,在八億五千萬畝土地里,河南一省就有一億五千萬畝,敢問陳御史,河南至今人口不過七十多萬戶,如何耕種一億五千萬畝一戶尋常百姓之家都能耕作兩百畝不成”
“還有,洪武二十四年田38747萬畝,可僅僅兩年,就增加到了85076萬畝,增加如此多的田畝,為何農稅卻沒有增加多少,為何河南賦稅依舊沒有增加反而還下降了如此巨大紕漏,如此數據錯誤,焉能可信”
朱允炆點了點頭,洪武二十六年的數據詭異的出奇,突兀地冒到了八億多畝田,然后又回落一半,這個結果屬實難解釋。
也不知道朱元璋當年看到這一組數據的時候什么心情,有沒有問一句,田畝增加了,我的稅去哪里了
“洪武二十六年數據不準作廢,以洪武二十四年數據為準對照吧。”
朱允炆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