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敵人,唯有刀兵對待敵國,唯有戰爭臣懇請皇上,念及陽江戰死的軍士,念及被掠走多年的陽江造船廠匠人,命水師轉向,先滅中山國,再圖謀小琉球島”
鐵鉉看著汪應祖的國書,臉色變得凝重起來。
按理說,琉球三國的事應該由他們自己解決,誰愿意吞并誰,誰想要滅了誰,那都是他們自己的命,大明不方便直接介入。
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陳祖義的出現已經讓事情變得失控。
中山國就那點地盤,人口還不如北直隸一個大的縣多,他們拿什么財力、匠力去制造大船再說了,你們都用小木船用了不知多少年了,突然改用大船,這不合適啊。
如果說背后沒有一批高明的船匠,這是說不通的。恰巧,大明的一批船匠被掠走了,不管是不是真的,這件事必須由大明水師親自去調查,派遣官員找武寧對話,那是沒任何作用的。
可如果發兵攻打中山國,這件事所造成的影響恐怕很大,南洋諸國會不會認為這是大明新一輪的擴張與占領,他們會不會過于擔憂大明,繼而從服帖轉為畏懼,畏懼到了極限,就是戰爭。
南洋不能亂,那里山多林多,環境潮濕,亂起來可不好平亂,到時候遠航貿易不好整,再出現一批又一批的海賊,就麻煩了。
鐵鉉憂慮朝廷攻取中山國的影響,慎重地說“皇上,臣知陳祖義極有可能藏匿在中山國,水師必群情激奮,意欲討伐之。然慮思長遠,朝廷是否可以只取陳祖義而不取中山國,以避免南洋震動。”
朱允炆看向鐵鉉,冷冷地說“中山國國王武寧明明知道朕的旨意,他清楚收留陳祖義的后果,可他依舊選擇這樣做了,這是一個藩屬國對待宗主國的態度與做派嗎窩藏賊寇,還是大明三令五申必殺之賊寇,他武寧敢做,就應該敢承擔后果”
鐵鉉哀嘆一聲“若是如此,南洋諸國恐怕不安啊。任誰看大明水師咄咄逼人,強勢滅國,也會忐忑難眠,到時恐起風波,不利貿易往來。”
朱允炆對鐵鉉的看法很是不贊同,他是文臣,過于信仰懷柔以收天下人心,并不知道這個世界是叢林法則。
大明想要成為超級強國,超絕于其他西方諸國百年、四百年,乃至長遠,就必須改變過于懷柔的一面,展示自己霸道的一面
忤逆大明,大明還得陪著笑臉湊上去,說你別生氣,別生氣,有事好商量
不
朱允炆不需要缺鈣,不需要眼睜睜看著有人打了大明的百姓,只能氣得拍桌子,摔椅子,抗議,再次抗議,譴責,嚴重譴責
這是大明,是大明王朝,區區一個小小的中山國也敢欺負大明
呵,它也配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