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返航南下的途中,張玉就病倒了。
郁震、匡愚等太醫診斷之后,雖開了幾服藥,穩住了病情,可任誰都清楚,張玉一日衰老過一日,這個曾經站在船上,手握鋼刀,吶喊殺敵的漢子,如今成為了一個連走路都不太穩的老人。
論年紀,張玉算不得太老,六十多。
可他經歷的實在是太多了,前半輩子跟著元朝混,后來跟著朱棣混,再后來被朱允炆一紙調令,直接弄到了水師,與朱能一起成為了鄭和的左右手,先是打海賊,后是戰倭寇,三次遠航,乘風破浪
而這一次遠航,已經離開大明近四年時間長期在外,將士們都是身心疲憊,若不是回家的這一口撐著,早就崩潰了。
年老體衰、病癥纏身的張玉看著土豆的嫩芽,直起腰看向鄭和等人“皇上說的沒錯,為了這些莊稼,哪怕是犧牲再多,哪怕是整個水師只能回去一艘船,一個人,只要帶回去了種子,那就是千秋功業,我們一定要好好照養這些作物,一定要帶回去。”
鄭和、駱冠英等人凝重地點了點頭。
駱冠英拉著張玉的手,用盡可能平和地聲音說“什么功業不功業,我們拼了性命帶回去這些,可不是為了封爵領賞,而是為了天下再無饑民,為了大明再無餓殍在野的慘劇。只要大明子民都能填飽肚子,我們再苦、再累又算得了什么。”
張玉豪爽地笑了起來,對鄭和說“看著吧,這個家伙已經越發成熟了,說不得日后朝堂里有他一席之地。只不過小子,你可千萬記住了,日后為官也好,為將也好,可千萬不敢與后宮有瓜葛。”
駱冠英肅然地看著張玉,他在提醒自己,日后要與淑妃駱顏兒保持距離,避免成為實力派的外戚,繼而引起殺身之禍。
這種規勸,沒有人會輕易說出來,因為吃力不討好,還容易得罪人。
但張玉說出來了。
駱冠英心頭充滿感激,認真地說“張將軍放心,漂泊四海,我駱冠英已不再是當初桀驁不馴的少年郎,一心想著往上爬。現在我看穿了,人活著就應該留下存在的證據。我們遠航非洲、南美洲,帶回去可以活人無數的農作物,這就是我們活著的證明。”
“待回家之后,我就找姐夫要個十畝地,一畝種土豆,一畝種玉米,一畝種花生說什么也得看著它們在大明生根發芽、結果入肚才行。至于朝廷中事,就交給其他大人物辦吧。”
張玉欣慰地點了點頭,笑著說“你有這一份心是好的,怕只怕人在朝廷,身不由己。你之才能,不下鄭和,去種地當個百姓,屈才嘍。”
駱冠英攙著張玉走向另一口大缸,指了指里面小小的橡膠樹,對張玉說“皇上說此植物為橡膠樹,卻沒有詳說用途。不過我們現在有個擔憂”
張玉知曉駱冠英的擔憂,知曉整個船隊的擔憂。
這些種子也罷,活著的直接移栽到船上的也好,它們都生長在很熱的地帶,雨水不少,這萬一帶回大明去無法存活該怎么辦
鄭和顯得輕松,只平和地說“皇上派我們來尋,定是知曉這些農作物可以在大明存活,我們要相信皇上。”
相信皇上
張玉微微點頭,沒錯,相信建文皇帝
建文皇帝雖然沒有說出他為何會知曉這里的一切,但四年的航行與冒險告訴了所有人,建文皇帝是對的,他說的話一一應驗,他指的路,正確無比。
他是所有人的天子,是所有人的神明。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