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增光小心翼翼將米粒大的燧石放入設有凹槽的金屬墊片里,微微轉動燧石,棱角卡在凹槽內。將墊片放在一側,又將一個小小的金屬管拿在手上,金屬管內部中空,兩端也沒有封死。
呼
陶增光深吸了一口氣,將圓錐實心金屬物拿起,插入金屬管頂端,然后拿起小錘,輕輕敲打,讓金屬管卡住實心圓錐金屬的尾部,然后用塹刀小心處理,確保牢固沒有縫隙。
屏氣凝神旁觀的封善、胡元澄對視了一眼,都沒有說話。
陶增光將金屬管交給胡元澄“裝填顆粒火藥,不要太滿。”
胡元澄接過,打開一旁小小的火藥盒子,取出一些火藥,倒入金屬管之中,看著陶增光,重重點頭。
陶增光拿起設有燧石的金屬墊片,將墊片開了三個小孔,插入引線,接過陶增光手中的金屬管,將墊片放了進去,引線一端挨著顆粒火藥,一端則被固定在燧石一旁。
鑲嵌好第一個墊片,陶增光臉色變得凝重起來。
封善拿起帕子,擦了擦陶增光額頭的汗珠,嚴肅地說“慢慢來,這一次一定能成。”
陶增光取出設有純鐵珠的金屬墊片,這一枚純鐵珠略長,表面挫有細密的紋路,在擦過燧石時更能打出火花。
如何確保火花能在如此小的空間里一次性打出,并點燃易燃短小的引線,是成功的關鍵。可實驗了近千次,改良了一百多次,依舊無法保證百分之百的火花擦出。
這種東西不是火銃,火銃打不出火還能第二次打,這種新型的彈丸只有一次打火的機會,打不著,那整個彈丸就毀了,更無法實現擊發。
最初二炮局選擇了黃磷作為引燃方案,這種方案確實能確保火花點出,順利擊發彈丸,但黃磷這東西不穩定,一搖晃,撞得厲害一點點,立馬就自燃了
黃磷點火太危險,不適合長途搬運與使用,兜兜轉轉,最終還是選擇了火銃燧石點火的方案,并對點火燧石與鐵珠上作了改良。
陶增光將墊片組裝好,然后小心翼翼地用小錘加塹刀固定好尾部,將小手指長的彈丸攤在手心“這一次,一定要成功,拿火銃來。”
封善將一旁特殊的火銃拿了過來,這一把火銃不同于傳統火銃,圓形的藥室被取消了,改為狹長的彈丸室,連接彈丸室的也不再是由上而下叩動的扳機,而是一根可以前后移動的撞針。
建文皇帝只給了一個粗糙的圖紙,二炮局一次次摸索,鍛造,才有了這樣的結果。
鋼彈簧的制造并不算難,這是高碳量,可想要制造出高彈性、高恢復能力的彈簧還是讓匠學院吃夠了苦頭,但總算是攻克了。
陶增光將撞針機構往后拉開,卡穩之后,將子彈放入彈丸室,扭動一旁的鋼片封住,隨后走出門外,端起火銃,瞄準了五十步外的木靶。
風吹過湖邊,帶來一絲涼意。
陶增光盯著木靶,手指勾住扳機,調整著呼吸。
胡元澄、封善連呼吸都沒了,緊張地盯著遠處的木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