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西方的商人還是太少了啊。」
周忱很是憂愁。
西疆在大明的控制之下,大環境是安全的,可出了西疆,進入更西面的國家里面,人生地不熟,背后無靠山,誰能保證生意做得起來
萬一遇到強盜、劫匪、盤削的官府,那豈不是丟了貨物又丟了性命
晉商熟悉瓦剌與韃靼,愿意去冒險做買賣,是因為兩家打交道很多,彼此
都了解各自的需求,可以相安無事,形成了良性的貿易。可西方諸國對待商人怎么樣,道路是否暢通,行商環境如何,大明商人并不知情,愿意豁出命去冒險的并不多。
商品的轉手與售賣,主要還是通過西方商隊進行,如果這些商隊數量不夠,運力有限,就很難將規模的貨物轉運出去,絲路的繁榮也就無法實現。
離開小院,周忱走向稅課司衙署。
林現見周忱來了,連忙遞上一份文書「這是哈密送來的消息,或許是一個轉機。」
周忱接過,展開看了一眼,眉頭一抬,有些驚訝地看著林現「沈一元親自來西疆了」
林現點了點頭。
周忱臉上浮現出了一抹笑意,輕松地說「消息一直說常百業會來,可到了現在,也沒見常百業親自來一趟,倒是這沈一元來了,如此說來,徽商對絲綢之路倒是看重的很。」
林現和周忱走入房間,問過之后,知周忱沒有用早膳,便安排人下一碗面來,然后說「朝廷的羊毛貿易起了作用,瓦剌與韃靼養了大量的羊,常百業需要坐鎮山西,經營好這一筆巨大的買賣。在我看來,沈一元來西疆,好過常百業來。」
周忱認可林現的話。
常百業是晉商第一,沈一元是徽商翹楚,雖都站在高處,兩人卻顯然不同。
沈一元與三王的關系密切,又是一個敢于深入南洋的人物,他的目光獨到,湖廣洪江城讓他賺得盆滿缽滿,最主要的是,沈家與徽商在烏魯木齊城里的家業更多一些,手下的掌柜、伙計也較多。
生意遇到困難,他自然愿意多出力。
周忱與林現商議著,等小面來了之后,周忱吃了一口,說「等沈一元來了,我們需要與他商議一二。說到底,我們監生出身,沒有行商的經驗,有些問題還是解決不了。」
林現點頭。
學習知識和實踐操作是兩碼事。
黃本固腳步匆匆而來,見周忱、林現都在,高興地說「接布政使司消息,今年全面豐收已成定局,即便是有所減產,也足夠支用至明年所需。布政使已經差人去通知陜西、四川、山西等地,已經起運的糧食繼續運至西疆,充為糧倉,尚未起運的糧食不再運送。」
周忱欣喜地看著黃本固「當真」
黃本固重重點頭「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