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灑入窗戶,照亮了房間。
周忱打了個哈欠,看了看身旁的妻子,睡得香甜。
沒有驚擾她的好夢。
周忱起身穿好衣裳,輕聲走到窗邊的桌案前,坐了下來,打開一份賬冊。
賬冊里是密密麻麻的數字,記錄的是每日進入、走出烏魯木齊城的商人數量,包括他們攜帶的貨物類型、數量,繳納的稅額等。
重啟絲綢之路,并不是說一句話的事,它需要實現東西方聯動,形成貿易上的互動,商品的流轉,錢財的流入與流出。
絲路的核心,不在路,而在商人。
自大明控制西疆省以來,西疆如何實現自給,重現漢唐時的繁榮,就成為了布政使司最重要的使命。
這兩年里,茹瑺主抓農業與教育,通過聚攏百姓,分田置業,宗教引導,文教歸化,打造了六大糧食區。
看長勢,若無極端天氣,今年定會豐收。農業的問題正在解決,可商業的問題依舊棘手。
周忱翻看著冊子,揉了揉眉心。
絲綢之路再開已有兩年,雖然吸引了不少商人,徽商、晉商也參與進來,但西方的商人數量依舊不多,導致許多貨物匯聚西疆省而無法流出。
國子監商學院已經明確了一點,商業的成功在于將貨物賣出去,取得合理的利潤。現在,貨物有了,商人也不少,但賣出去的不多,利潤也十分有限。
周忱很清楚,事情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必須在一年內解決這個問題,否則那些尋利而來的徽商、晉商等各地商賈都會離開這里,人走了,再想恢復人氣,就太難了。
為了吸引商人,周忱與林文亨、黃本固、吳謙、林現等人設計了富有吸引力的商稅方略。
經朝廷批準,進入西疆省的商賈每年納稅一百兩錢鈔,可退稅百分之十,每年納稅五百兩錢鈔,可退稅百分之二十。
納稅越多,退稅越多,最高可享受百分之三十五的退稅。
而為了照顧小商賈,對于每年營收額低于五十兩的,按三十稅一征稅;年營收額介于五十至一百兩之間,按二十稅一征稅;年營收額介于一百兩至五百兩之間,按十八稅一征稅,超出五百兩營收,則按浮動稅率征稅。
為了強化對商人的吸引力度,西疆布政使司甚至找朝廷要了特殊待遇,不僅讓西疆成為了大明的商稅洼地,還允許商人拿著西疆課稅司的稅務文書回京師、北平、杭州、揚州等各地,兌換平價鹽引。
一系列的舉措,讓商人聞風而動,徽商、晉商、杭商、京商紛紛派遣了掌柜、伙計進入西疆,帶來了人氣,加上衛所的設置,軍士家眷隨之進入西疆,周圍人口的聚集,支撐起了初期的商業發展。
但商業起步階段帶來的利潤極是有限,大量商品的進入與少量銷售,帶來了供需矛盾,商鋪都在咬牙降價,希望能堅持下去。
周忱看著賬冊上的數字,一個月以來,西方商隊進入烏魯木齊城的只有一百三十次,均平至每日,還不到五個商隊。
而一百三十個商隊中,超出五匹駱駝的商隊合計只有二十六個,駱駝最多的商隊也只有十二匹,這樣的商隊只有一個,絕大部分都是兩三匹駱駝的小商人,連商隊都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