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力尼搖頭「鬼力赤不是一個好東西,他毒殺了前哈密王,手段下作陰損,讓本雅失里回去也好。阿魯臺敢接本雅失里回去,就說明他想要放棄鬼力赤了,鬼力赤的好日子已經不多了。」
背叛大明
塔力尼舉起酒囊,淹沒苦澀。
現如今的西北已經不是幾年前的西北,嘉峪關已經不再是大明的最西端,建文皇帝的旨意已經可以傳達到最西面的塔什干了,嘉峪關,成了一個內關,一個不太重要的關卡,沒有人會威脅河西走廊,因為河西走廊的外面盡入大明之手。
瓦剌雖然在北面,韃靼也在東北游蕩,但瓦剌顯然是打定心思休養生息,不會輕易招惹大明,以馬哈木的秉性,他想要動作,也絕不會先對大明動手,而是先統一蒙古草原。
至于韃靼,他們或許真的敢入侵大明,但問題是,他們能打得動嗎
大明人擁有了新的造城技術,他們現在并不追求幾丈高、一兩丈寬的城池,他們是先以最快的速度,搭建出來一座四面墻合圍的城,然后慢慢填筑,形成堅固且寬大的城墻。有了城,對于大明軍士來說,似乎就沒有什么不可堅持的戰斗。
塔力尼不清楚大明是如何在短時間內修筑出四面墻的,但很清楚,他們擁有可怕的力量,甚至可以在荒原之上輕而易舉鑄造出城池。
如果朱允炆愿意,草原上將會多出無數的城,到那時候,韃靼、瓦剌,他們自以為是的強大都將成為笑話。
老實點,臣服朱允炆,總比被人玩死來得好點。這一輩子就幾十年,得過且過,就這樣吧。
塔力尼是有覺悟的,可鬼力赤顯然是沒有覺悟的。
自從朱棣與帖木兒的昌都剌戰爭落幕之后,鬼力赤與阿魯臺的矛盾就越來越多,彼此之間爭論聲也越來越大。
阿魯臺認為大明的實力太過恐怖,連帖木兒都不是他們的對手,再對上大明實在是危險,不如低個頭,假意臣服大明,多少做點買賣,改善改善生活。
可鬼力赤認為自己是大汗,草原上第一號人物,讓自己去臣服一個比自己還小的建文皇帝,沒門。
自己又不姓石,干不出喊人「爹」的事。
阿魯臺想要規避風險,鬼力赤想要臉,兩個人鬧騰了一頓,最終達成妥協,派遣使臣去大明,開放貿易,但不請封。
在此之后,阿魯臺認為接近大明太過危險,應該東遷,回到貝加爾湖或海拉爾河附近,那里是東蒙古的傳統地盤。
但鬼力赤不想東遷,要知道鬼力赤的根基是在甘肅、寧夏、哈密等附近,這些地方是窩闊臺后裔與屬民的集中地,鬼力赤自然不想跑到東面去。
阿魯臺說往東,鬼力赤說往西。阿魯臺說這頓吃羊肉,鬼力赤非要吃牛
肉。一次兩次也就罷了,整天為了點雞毛蒜皮的小事也開始不對付,那就有點不好過日子了。
也孫臺咱想要當和事佬,阿魯臺認為他與鬼力赤達成了某種交易,索性就先把也孫臺給殺了,吞并了也孫臺的部落。
馬兒哈咱一看這情況不對,阿魯臺這個人實在是心狠手辣,不擇手段,十多年的老朋友說干掉就干掉了,干脆帶著族人跑了,投靠馬哈木去了。
沒有了也孫臺、馬兒哈咱制約,阿魯臺徹底掌控了韃靼部落,鬼力赤也就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傀儡。
當傀儡的沒有傀儡的覺悟,自然而然就沒好下場。
在風高氣爽的秋天,阿魯臺宣布鬼力赤七宗罪,將也孫臺的死、馬兒哈咱的離去,前哈密王被毒殺等算在了鬼力赤頭上,然后,殺掉了鬼力赤。
草原再一次出現了弒殺大汗的場景,阿魯臺以強勢的姿態,迎接本雅失里進入草原,擁立本雅失里為新的大汗。
本雅失里回來了,忽必烈后裔的聲音再次傳蕩在草原上,韃靼各部落得到了空前的團結。忙完一系列的事務之后,阿魯臺與本雅失里終于能坐下來,好好商議韃靼的未來。
阿魯臺野心勃勃,詢問本雅失里「我欲取瓦剌,你意下如何」
本雅失里咬牙切齒「不滅瓦剌,何以為人」
阿魯臺理解本雅失里,畢竟他爹是被瓦剌人殺掉的,雖說主犯哈什哈死了,但沒有保護買的里八剌,放任哈什哈殺戮的馬哈木還活著。
本雅失里與阿魯臺一拍即合,調動主力,開始向西進發,目標直指瓦剌。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