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蕭瑟,京師漸涼。
朱允炆親手操作著新式火銃,將子彈壓入,瞄準五十步外的靶子,隨后是一陣震耳的聲響,靶子的邊緣處出現了一個小洞。
陶增光看到這一幕,不得不改變腹稿,什么神槍手、百步穿楊之類的稱贊是用不上了,只好夸贊道“皇上這端火銃的姿態透著一股子英氣啊。”
胡元澄、封善等連連點頭,總不能說靶子站偏了吧。
朱允炆無奈地看著手中的火銃,它與后世自己把玩過的獵槍已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獵槍是散彈,而手里的火銃則是子彈。
陶增光、胡元澄等人是優秀的,他們憑借著一份草圖,實現了子彈的制造,只不過這種子彈與后世子彈差別有些大。
底火的設計存在缺陷,十個之中有兩三個是啞火的,加上制作難以批量化制作,短時間內無法實現大量供應。
另外射程上也有所不足,有效射殺距離只有一百五十步。一百八十步外,厚點的皮甲都可以擋住。
即便如此,朱允炆依舊滿意,至少子彈的出現,為精準狙殺帶來了可能,這東西不像弓箭那樣容易發現,武藝高強的可以躲開箭,想要躲開子彈,那估計得先成為火云邪神一般的人物。
“分開制造,提高產量吧。”
朱允炆認可了新式火銃。
陶增光從房間里拿出一個木箱子,輕輕放在朱允炆面前,打開了說“這是專門為皇上打造的小小型火銃。”
朱允炆看著箱子里的長柄“手槍”,揮退湯不平,彎腰取出了手槍,制式與后世無異,只不過彈夾是不存在的。箱子里還有二十枚小型的適配子彈。
陶增光小心地說“皇上,這把小型火銃經過一百次測試,并無問題,只不過子彈擊發的成功率稍低,且射程十分有限。”
朱允炆拉動扳機部分,取來一枚子彈放入其中,抬手指向木靶,轟地一聲,后挫力稍大,這一次子彈射過了靶心。
取出彈殼,朱允炆滿意地點了點頭,看向湯不平“這東西就暫交你來保管。”
湯不平有些錯愕,自己善刀、飛鏢,不善火銃。
朱允炆看出了湯不平的疑惑,補充了句“不是給你用的,讓你隨行給朕帶著。”
湯不平連忙答應。
朱允炆看向胡元澄“騎炮兵營對你們的肩抗虎蹲炮、三眼火銃很感興趣,燕王正在與兵部、五軍都督府進行最后的商議,不過在朕看來,這可能是騎炮兵營的主裝備了。”
胡元澄有些憂慮“皇上,肩抗虎蹲炮尚有不少問題沒有解決,虎蹲炮發射時需要打地釘,以確保發射穩定與安全。可肩抗虎蹲炮有著強大的后挫力,若控制不好,可以將騎兵直接從馬上反震下去,而且肩抗發射的精度不足”
朱允炆擺了擺手“怕反震,就解決反震的問題,若抵消不了,就給軍士肩膀處加上防震護墊,至于精度,都已經成騎炮兵營了,幾千枚肩抗虎蹲炮發射還需要什么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