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需要很多錢,打一場戰爭,足夠多少個衛所幾年新軍之策所用。
鐵鉉見徐輝祖與解縉爭論的厲害,連忙說“河套重地,不容有失。然這兩年朝廷支用確實多了些,基建,初級工業,文教,新都,造船廠,水師南北,哪一個不需要錢糧。皇上,臣以為內閣所言無錯,魏國公所言也無過。”
朱允炆看著和稀泥的鐵鉉,問“那你如何看”
“我”
鐵鉉恨不得扇自己兩巴掌,徐輝祖想和解縉吵,那就讓他們吵,自己干嘛參與進去,到最后為難的還是自己
不過,鐵鉉并不是浪得虛名,很干脆地找了一條解決之路“東勝等地在關外,鎮守之難,主要是因后勤難給。不妨趁著韃靼西走,在冬春兩季輸送糧草物資,增加火器,以確保衛所軍士固守。待過兩年,朝廷財政改觀之后,可兵出大同,收整個河套。”
聽了鐵鉉的方案,徐輝祖、解縉都沒有意見。
朱允炆看向輿圖,河套地區水土肥沃,經營的好,自然是糧草不缺。可問題是,如果大明軍士不能固守整個河套,只守著幾個孤城,一旦莊稼成熟,不等軍士拿起鐮刀,瓦剌和韃靼的騎兵就可能先來收割或放火了。
莊稼在城外,騎兵來時,不好守。總不能為了幾畝莊稼給人死拼吧。
想要河套成為塞上江南,就需要徹底控制整個東河套,至少陰山、狼山南北,賀蘭山以東,不能有蒙古騎兵的蹤影。
朱允炆盯著輿圖,緩緩地說“既然你們認為進取河套耗費太大,那就作罷。”
解縉、楊士奇松了一口氣。
穩定壓倒一切,現在大明國力蒸蒸日上,文教、軍事都在發展,多一年和平,就強大幾分。
朱允炆指了指河套方向,平靜地說“出兵河套不妥,那安排山西、陜西兩地軍士,征調一些百姓,在河套修筑幾個城池總無礙吧。”
“啊”
解縉、楊士奇震驚地看著朱允炆。
修城池
徐輝祖嘎得一聲就笑了出來,對陰損,不,是英明的朱允炆敬佩不已。
想想那個畫面,阿魯臺今年夏天還在河套薅羊毛,等到明年夏天來的時候,突然看到熟悉的草原上突然多出了幾座城,不知他會不會嚇得直接跑路。
在草原上修城池,對于大明來說已經不再是什么困難的事,別看那里沒幾根木頭,有些地方周圍還沒山,沒關系,大明有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