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子監革新并取得矚目成就,拉開了大明文教系統自上而下的變革。儒學與其他學問并舉成為了各地府學、縣學、社學教育的基本路線。
受益于黑板教育方式的推廣,各科教材編制的完備與普及,先生數量的源源補充,大明文教如火如荼。
洪武年間不能有自己的觀點,現在可以有了。洪武年間不敢說的話,現在可以說了。
只要你有道理,有依據,能證明自己的觀點是對的,那你就可以說出來,可以拿出來與同窗、先生討論,甚至可以申請舉辦大辯論。
為了讓人才更能為國所用,學有所成,溫州府府學教授孫安邀請知府賜文,在府學門口設了臥石,并刻下了我欲使溫州府興盛,作兩浙第一,當何為
這一道題,是溫州府學第一難題。自孫安設臥石難題四年來,沒有一個人能給出讓孫安滿意的回答。
何文淵來了,決定破解這個難題。朱允炆緩緩走來,看了一眼臥石,對一旁的黃淮笑道“兩浙第一,這口氣可不小。”兩浙,指的是浙東、浙西。
這里可不止是溫州府、寧波府、臺州府,還包括杭州府、湖州府、嘉興府、紹興府等地區。
兩浙第一,這是想超越嘉興府、紹興府,超越杭州府啊。這不是口氣的問題,而是很難實現的問題,現在的杭州城已成為僅次于金陵、北平的第三大城,溫州府別說要超過杭州府,就是連杭州城都難超越。
認清這個現實再看臥石題,多少顯得有些自不量力。何文淵側頭看了看商人打扮的朱允炆,又將目光投向臥石,嚴肅地說“兩浙第一杭州府做得,溫州府也能做得出題人心懷抱負,志存高遠,豈是一介綢衣之人能領會。”黃淮看著被人譏笑的朱允炆,心頭暗說不好。
可哪料朱允炆絲毫不在意,還哈哈大笑起來。朱允炆很佩服眼前的年輕人,他說得對,兩浙第一,杭州府可以做,溫州府也可以做,關鍵是看誰來做,怎么做。
溫州府的地理條件并不算差,特別是大部分臨海,南來北往方便,若大力發展,興許還真能有所突破,拉進甚至是超越杭州府。
朱允炆走向何文淵,問“你如此看不起綢衣之人,但你想過沒有,想要讓溫州府做兩浙第一,可少不了綢衣之人。”何文淵沉思良久,重重點頭,然后對朱允炆長揖一禮,道“先前有所不敬,是我修養、氣度不足,多有冒犯,還請寬恕。在下江西廣昌何文淵,字巨川。不知兄長如何稱呼”朱允炆看著二十出頭的俊才何文淵,很是滿意。
若擱在尋常書生身上,恐怕對商人依舊少不了鄙夷,更不愿接受商人的指教。
可何文淵不僅接受了自己的觀點,還反省了自己的不足,并作出了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