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良佐看向趙推官,眼神中透著不可動搖的決心。
趙東最初只是吏員,當官本是不可能的事,但因為建文皇帝天恩浩蕩,將吏員當人看,不僅給了俸祿,還準許吏員經考核,評優者補任官員。
長達十五年的底層磨煉,早已讓趙東練就了一張世故的嘴與一雙敏銳的眼。
從陳良佐的異常,到大放厥詞之人的無畏底氣,還有那似乎透著殺氣的打手,幾乎可以推測,這是一位來自京師的大人物。
不知他是京師的哪位侍郎,尚書,還是內閣大臣,不管是誰,總是不好惹。
何文淵看著毫無波瀾的年六百,見事情僵持在這里,走出來說了句「既是討論臥石難題,不妨到府學里說吧,趙推官以為如何」
趙東見有個臺階,故作為難,卻又半推半就「臥石難題好吧,那就去府學里論說一二。你們兩個在這里等著,誰敢亂說話,小心我翻臉」
兩個衙役被趙東威脅,自是連連點頭。
沒必要因為一點小事得罪上級,還是掌握著司法權的推官,萬一拉到小黑屋里一頓狂揍,弄幾袋沙子讓人斷氣,那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孫安、吳鼎有些摸不著頭緒,陳良佐已伸出手邀請朱允炆入內,葉縉光、謝庭循還想說什么,卻被何文淵搖頭阻止。
朱允炆淡然一笑,走入府學內。
孫安跟上陳良佐,低聲問「此人是誰」
陳良佐看了一眼前面的朱允炆,不敢說,只丟下一句「小心伺候」的提醒。
從大成門進入大成殿,大殿內有五個神龕,中供孔子,兩旁為四配顏四、孔伋、曾參、孟子、十二哲閔損、冉雍、端木賜、仲由、卜商、有若、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顓孫師、朱熹。
朱允炆看著孔子的雕像,伸出手,陳良佐連忙拿來三炷香交給朱允炆。朱允炆點了香,正色道「先生心懷天下,開辦私學,點文教燈火于華夏。華夏一脈相承,并無斷層,先生之功,萬古不滅。今上三炷香告先生,大明文教將遵先生教誨,有教無類,燃文教星火于燎原,掃盲千萬子民,大興學問之風。」
陳良佐激動不已,文教天下,是所有讀書人的夢想,也是孔夫子的心愿,如今皇上親口肯定孔子的功績,并表現出文教道路的堅定不移,可謂是大明之幸
孫安、吳鼎、何文淵、趙東等人看著這一幕,也不由得震驚,這些話絕不是一個商人能說出來的話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商人不可能站在如此高度上告孔子這些話,就連孫安這個教授,也不可能站在大明的角度去給孔子說這番話。
除非眼前人可以代表大明
可誰有這個資格
國子監祭酒李志剛、司業胡濙,禮部尚書陳性善,內閣大臣解縉、楊士奇,還有大明天子朱允炆
他到底是誰
朱允炆上了三炷香,無論后世多少人不喜歡孔夫子,多憎惡儒家,但在大明,孔子就是一尊無法撼動的文教大山,他是所有讀書人心中的圣人,他對王朝的穩固、對文教的傳播,對文明的延續,貢獻遠遠超出了帝王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