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何文淵滿篇文章,多落實處,感情是在國子監之外,學了不少國子監的學問。
朱允炆看過何文淵的策論之后,遞給黃淮「你看看是否可行。」
孫安這才注意到黃淮,一看之下,不由地皺眉,此人好是熟悉,似乎在哪里見過。這容貌,很像是當年自己教導過的一位學生。
黃淮快速掃過之后,嚴肅地說「若按此策行,十年內溫州府必興。」
朱允炆敲了敲石桌,目光深邃地看著何文淵,說出了一句驚世之言「若你為溫州知府,五年內,溫州府百姓是否可以溫飽,稅收是否可以翻一番」
何文淵震驚地看著朱允炆,這個時候再猜不出來其身份,那就是真傻了。
葉縉光、謝庭循、張漠一臉的不可思議。
趙推官幾乎要跪了。
何文淵定了定心神,肅然道「我雖學問尚淺,但若朝廷信任,我愿傾注心血,治地方于小康」
黃淮深深看著朱允炆,有些忐忑。
雖說皇上有任免官員的權利,但只憑借著一篇策論就讓其擔任知府是不是太過兒戲
難道說這是老朱家的通病,你爺爺當年隨手一提,一個小小的地方糧長,直接就成了布政使,一次對詩,監生就成了按察使,從毫無根基,一躍成為朝廷大員的可不是個別。
可你爺爺那時候這樣做是出于無奈,可用的人才實在是太少,不得不見一個能用的提拔一個,但現在朝廷并不缺人才,國子監一次通過結業考核的就有千余人,雖說這部分人大部分分流到了文教、東北、西疆,但還有些人居留京師。
朱允炆將目光轉向趙東,嚴肅地說「一個月后,朝廷會發來文書,調任溫州知府王祺為廣東潮州府知府,另委任何文淵為溫州知府,統攬溫州一切事宜,葉縉光、謝庭循、張漠跟從聽差,輔其行策。一個月時間,足夠交接了吧」
何文淵看著朱允炆,下跪道「臣何文淵,定不負皇上天恩。」
有人點了出來,其他人自不敢怠慢。
陳良佐連忙行禮「臣叩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孫安、吳鼎等人連忙跟著行禮。
趙東跪著,冷汗直冒,幸虧陳良佐喊了一嗓子,要不然自己不得抓了皇上去府衙
朱允炆擺了擺手「朕微服而行,不必多禮,都起來吧。」
看著局促的眾人,朱允炆搖了搖頭,對何文淵說「臥石難題,朕給你留著。你且記住,若五年毫無成效,十年不成反倒是累民無數,朕一樣會換知府,只不過到時你未必會是平調離開這溫州府」
何文淵感覺到一股巨大的壓力,卻沒有避開,而是抗下「十年,十年后溫州府不成兩浙第一,我何文淵至京師,任憑皇上發落」
朱允炆呵呵笑了笑,起身說「開國四十年,七任溫州知府,溫州依舊今日給你十年又何妨溫州容得下這十年,朕也等得起十年」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