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
朱文奎翻看著反對奏章,臉色都有些難看,這一個個官員反對的聲音很大,就差爆粗口慰問老爹朱允炆了,還有些人把睡在孝陵的老朱拉了出來,告訴建文皇帝,你爺爺在的時候都沒這么規定過,你怎么能如此過分呢
就算是你要規定田畝數量,你也得像樣一點,一品官至少弄個兩三萬畝,一千五百畝,打發叫花子呢
朱允炆悠哉游哉地喝著茶,對這些奏疏一律置之不理,全交給兒子了。
朱文奎很為難,這一個個官員反對,想要處理可不容易。
“要記住一點,有時候真理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哪怕是再多的人反對,也要堅持自己的判斷。當然,首先你要確定自己握著的是真理,而不是胡鬧的專斷。”
朱允炆開口。
朱文奎無奈地點了點頭,苦澀地說“父皇給我講解過土地崩潰與王朝命運,也推演過失去土地的百姓會因為盤削成為赤貧之人,一旦遇到大的災荒,沒有人會管他們的死活,繼而演變為流民,流民吃不了飯就會造反,和太祖一樣,到時天下大亂,江山不穩”
“這些道理我認為是對的,翻看史書,也確實如此。大部分穩定王朝在中后期的時候,土地都高度集中,而百姓因為失去土地連應對災難的資本都沒有,只能成為流民。宋代時流民雖然少,但都編入到了廂軍里面,即無戰斗力,也耗費了大量的財政,造成冗軍”
“無論是從歷史來看,還是從父皇教導的理論來看,土地兼并越烈,越集中,王朝越不穩定,這一點是真理。所以,他們這些反對的人,不過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而選擇反對真理,兒臣絕不會后退一步。”
朱允炆面色平靜,翻過一頁書,問“那你打算如何處置這些官員”
朱文奎猶豫了。
這不是一個人兩個人反對的事,而是一大群人反對的事,想要一桿子全都處理了,是不容易的事。
思考良久的朱文奎終開口說“父皇,跟他們講道理,他們一定不會聽的。何況這些道理早年間講過,這些人不太可能都忘個干凈。”
朱允炆微微點頭。
面對自身的利益,什么道理不道理都是扯淡,他們只想要利益。
朱文奎如一個小大人一樣,皺了眉頭“可若是退后,將此事作罷不提,那土地兼并就會一直存在下去,大明基業能不能堅持過兩百年都難說,所以不能退。”
朱允炆堅定地說“你要擺正好自己的位置,你現在是儲君,等朕老了,你就是大明天子,作為天子掌控天下,豈有握著真理而后退的道理再說了,你退一步,官員就會進兩步皇權身后,無一步可退,你要么站在此處,要么就向前踏進”
朱文奎清楚父皇說的是對的,作為帝王是不可能退后的,尤其是明明知道自己握著真理的時候,更不能退讓
“如果效仿太祖爺爺,以威嚴推行下去,不執行則殺,雖有效,卻有傷天和,不利凝聚人心,也難在治國一道上行遠。故此,僅僅依靠威嚴與暴力行不通,那就只剩下一個方法”enxuei
“什么方法”
“分化和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