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輝祖最近有些忙,想找朱棣幫忙吧,他正在拉著騎炮兵營打野戰,非要跑山里測試機動,這幾天京城之外的山里面動不動就打雷,也不見下雨,嚇壞了不少百姓,還以為雷神在加班,龍王在睡覺。
原本騎炮兵營是針對草原作戰的,可考慮到東北也有不少山地,還有東面的島國到處都是山,騎炮兵營只能跟上需要,研究丟棄小型神機炮之后的戰術。
無奈之下,徐輝祖只好將賦閑在家的梅殷給找了過來,一起商談后勤革制問題。
建文皇帝希望軍隊后勤可以脫離兵部,設置一個獨立的衙署班底來全權負責,確保后勤滿足二十萬兵力作戰的響應能力從三個月時間縮短至一個月,并提出構建專用的軍需品倉庫。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變革,涉及一批機構、權限、物資調撥流程、軍隊對接、民力征調、運輸方式與工具等等。
按照朱允炆的要求,后勤必須具備五萬軍隊當日出征,后勤保障二十日行軍的能力,這又涉及軍糧配給的問題。
隨著軍隊火器化程度越來越高,火器不斷迭代,煉鋼鍛鋼能力的提升,減少武器、盔甲重量,增加后勤配重,又成為了必須考慮的問題,確保軍隊可以最快速度機動,最遠距離行軍。
改后勤對徐輝祖來說還算是小事,畢竟五軍都督府提出的方略只是其中一份,兵部也在研究方略,真正麻煩的是戶籍制改革。
軍籍一改,衛所制的基礎就會動搖,衛所制動搖了,軍屯就容易動搖,隨之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都需要去解決。
徐輝祖看向梅殷,正抱怨著軍籍問題,行人司嚴許伯走了進來,托著一份圣旨,不等徐輝祖、梅殷等人行禮,就迎上前“皇上說了,這份旨意你們自己看就好。”
接過圣旨,徐輝祖命人送一送許行人,然后打開圣旨,眉頭一皺。
梅殷感覺有些不安,連忙問“何事”
徐輝祖將圣旨遞給梅殷,嚴肅地說“你自己看吧。”
梅殷展開圣旨,掃了一眼,頓時起身“這,這是何意,為何京軍也要學游泳”
徐輝祖沉默不言,建文皇帝的想法令人無法琢磨。
京軍主要打的是陸地戰,戰場在平原、草原與山地,哪怕是戈壁灘、沙漠也行,可不在水里、水上啊,干嘛要學游泳,這不是折騰人,擠占軍士的訓練時間,打亂正常的軍士訓練計劃嗎
什么兵種干什么事,水上的事有水師來負責,沒必要全軍都有水上功夫。
梅殷將圣旨放在徐輝祖身旁的桌案上,低聲問“此事該不會與東征日本國有關系吧”
徐輝祖端起茶碗,發現茶已冷,又放了下去“榮國公,你認為東海水師、東南水師聯手,不能滅絕日本國嗎”
梅殷坐了下來,一臉疑惑。
東南水師將士三萬九千余,寶船十五,大中福船三百。
東海水師在劃分的時候,寶船有十,大中福船一百七十二,但隨著鄭和水師歸來,其修繕的船只,主要軍士都劃歸給了東海水師,軍士數量突破三萬
兩部水師加起來已有七萬規模,船隊規模極是龐大,如此浩蕩的船隊,收拾日本國的小漁船自然不再話下,打下日本國似乎也并不難。
怎么看,打日本國都不需要動用京軍,在這個時候建文皇帝提出讓京軍也學游泳,上船適應航行,圖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