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坨將軍亦將戰場上發生的事項,逐一交代,兩廂驗證,幾無差異,還請陛下明斷。”
“啟稟陛下,沙坨忠義鎮守靈武郡十余載,戰事艱難仍然堅守,兒臣認為,此事應當詳查。”
“兒臣以為,可將路氏兄弟押入長安,交由大理寺及刑部會同查問。沙坨將軍被廢黜日久,若此間真有隱情,當還老將軍一個清白。”
他恭敬的俯下身子,行一大禮,他相信李顯一定會贊同這個主張,因為準許徹查沙坨的舊案和暗中調查姚紹之的那些誣告,并無矛盾之處。
座上的李顯正在沉吟,反復細看李俊呈上的奏疏,顯然也在考慮。
武三思見狀,連忙走上前來,稟道:“啟稟陛下,老臣認為萬不可開此先例。沙坨敗軍之將,白衣退職,這是朝廷上已經有公論之事,太子現在要重新徹查此事,當是將沙坨引為知己,不甘心他被朝廷處置。”
“老臣建議,陛下應早做決斷,依例處置沙坨,非死既流,無以,不足以告慰靈武軍慘死的數萬將士!”
李俊震驚了,這才真是顛倒黑白,乾坤挪移。
為了保護宋氏兄弟,他居然拉上數萬亡靈,給自己當大旗,有了他的奏疏,靈武軍為何戰敗,原因不是昭然若揭嗎?
要不是宋氏兄弟在其中攪合,戰場經驗豐富的沙坨,即便戰事吃緊也未必會全軍覆沒。
不在自己身上找問題,就知道推到已經革職的人身上,武三思還真是好意思。
此番,走出這一步棋,李俊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
為沙坨昭雪,一直是他的一個夙愿,只是礙于宋氏等人的不停攪合,外加自己這邊也受到了多方的擠壓。故而,實在是分身乏術。
如今,武氏既然已經出手,他也不必再避諱,何不把鍋蓋徹底揭開,看看究竟誰能把老底坐穿。
又因此事涉及到宗楚客,所以他在奏疏上花費了許多心思,既要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講明,讓邏輯能夠嚴絲合縫,又要將與宗楚客相關的事項巧妙的隱去。
基于此,他將李隆基也牽了進來,為他分擔壓力,好在兩人現在目標一致,不管李隆基知不知情,如若李顯找他對證,他也一定會為李俊圓上說辭。
有了李隆基的支持,李俊心中膽氣更足,他上前一步,面對著武三思。
“郡王,朝廷已有公論的是沙坨之戰敗,其已退職免官,早已接受懲處,現在我要參劾的是奸人作惡,導致靈武軍戰敗,這明明是兩件事,你為何要將他們混為一談?”
“沙坨將軍縱橫疆場幾十載,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郡王對他如此輕忽,言必稱要將他置之死地,是否也有證據?”
“證據,哼,他戰敗脫逃不就是證據?戰士皆死,主將獨存,不是證據?太子殿下,常年鎮守東宮,還是不要妄議戰場之事為妙。”
壞了!
武三思瘋了!傻了!
為了誣陷李俊,他居然開始胡言亂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