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設計的尾燈,沒有了明顯收窄的那道曲線,包裹到側面的最外端的尺寸,也有所縮小,看上去和前大燈的造型,有了首尾呼應的效果。
國外大廠的工藝,是國內大學所不能匹擬的,所以把后尾箱做成整體,包裹住C柱的造型,又被李總監拿了出來。
前世奧迪的SUV,一直采用這樣的造型,最大的好處就是,尾燈可以整體化,既減少成本、又增加了美觀。
這會兒李總監正和奧迪設計中心一眾的設計師,站在Q71:1的油泥模型前。大燈、輪胎、擋風玻璃等一系列配件,都已經安裝在模型車身上。
哈特穆特·瓦庫斯也從沃爾夫斯堡趕了過來,一同進行設計定型的最后驗收。
“它太漂亮了,從前方正面看上去非常的高大有氣場,可是站在側面看,又流露出那么一絲的秀美靈動。
最重要的是這兩種氣質竟結合的如此流暢,沒有一絲的突兀,李、你是怎么做到的?”
雖然造型上幾乎和隆申Q5一樣,可是通過改變車身尺寸的比例,兩款車展現出完全不一樣的氣質。
1:1的油泥模型,已經噴上了黑色的油漆,停在面前就像一輛剛剛下線的新車,隱隱的透出那咄咄逼人的驕傲。
外觀設計的定型很順利,可是在內飾的布局上,李總設計師和大家產生了嚴重的分歧。最重要的分歧,在五座車型后排座椅,腿部空間的安排上。
“我覺得后備箱不是越大越好,以現在的方案,看起來好像后備箱的總容積少了一點,可是它真正的實用容積,并沒有少的那么夸張。我前面就做過調研,現在的行李箱大多數是有標準尺寸的,以標準的大號行李箱來測算,現在這種設計下能裝下五只,和把后排座椅往前移動十五公分是一樣的。
唯獨不同的是在裝下五只大號行李箱后,關上尾門在靠近最尾部的下方,目前的設計只能放一些軟的旅行包或雜物。要把座椅是往前移動十五公分,頂多也就能多裝兩個最小號的硬質行李箱,為了這兩個小號的行李箱,而放棄后座近十五公分的腿部空間,我認為是得不償失的。
我們五座的車型,擁有巨大的后備箱容積,完全有能力空出更大的,后排腿部空間。其實以我最初的設計,不是向后挪動十五公分,而是二十五公分,那么Q7五座車型的后排,將擁有和A8、奔馳的S級一樣的舒適感。”
歐洲人一直不太注重,SUV后排的腿部空間,他們更看重的是后備箱的容積,想想后世寶馬X5,后排那狹小的布局,就像在座椅前,給切了一條縫一樣的窄。
“Nein、Nein、二十五公分,那么它的后背箱,將減少近五十升的容積。你要知道、它可是一個車身超過五米,軸距超過三米的大家伙,它的車身比寶馬X5,足足長了四十多公分。
你想讓它的后背箱,和X5一樣的局促嗎?這是完全不可能被接受的。”不僅是彼得·希瑞爾,奧迪的眾多設計人員,也不贊同李總監的觀點。
“李、你是Q7的總設計師不錯,可是畢竟在面對市場這方面還是第一次,我覺得你還是要重視大家的意見。”這次連哈特穆特·瓦庫斯,也站在了李明翰的對面。
最終、李明翰選擇了妥協,倒不是因為自己初來乍到的原因。
本身這次和奧迪簽署的合同,設計師在最終的定型上,就沒什么話語權。
就像后世網文賣出的影視改編權,大多數情況下,作者是沒有任何權力的,怎么改是人家影視編輯的事,給你留個名字就不錯了。
還有一點是,李明翰覺得自己并沒有在歐洲生活過,并不了解西方文化下消費者的需求,自己所有的出發點,都是以國內用戶的喜好來安排的。
就像前世歐洲進口的大部分運動型車,引進國內后會加長軸距,分長軸、短軸版一樣,也許對于歐洲客戶的需求上,自己的這種設計思路是錯誤的。
最后就是出于自己的一點私心了,后世本田冠道的后排空間面世后,贏得的種種贊譽李總監是清楚的。
既然你們看不上,那正好我留著以后回國用,歐洲人不在意后排空間,可是國內的用戶,對這方面是非常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