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他們也知道出過天花后,就不再感染了。
他們親眼瞧著進出多少人,出來多少人,一個不多一個不少,很明顯種牛痘的危險性并不高,再高還能比得過天花來的恐怖
若是如此,種啊,干嘛不種。
“結束了,都回去吧。”秦鹿出來,拍拍手對眾人道。
總鎮撫司的副指揮使是秦家出去的,名喚秦顯,算是秦鹿的學生。
“夫人,我們這邊是不是也要種”
秦鹿笑道“想種嗎”
“我們聽夫人的。”
“你的命要自己愛惜,聽我的作甚。”秦鹿拍拍他的肩膀,“秋天涼快些,總鎮撫司那邊先種上。素娘帶人回去準備了,別著急。這邊結束了,你們先回去吧,霸州就交給你們了。”
“是,夫人您放心吧。”秦顯目送秦鹿回莊,他這邊招呼人離開了。
莊子這邊過段時間就要夏收了,這次種植的土豆和紅薯,大部分都要用來育苗,之后分發給北地的百姓。
莊子里有四五百位了解農事的漢子,這些人都是霸州城里的,他們沒有農耕地,之前也一直在這邊種地。
之后霸州會建造一些作坊,但靠著桂云縣的作坊,無法供應整個大秦。
南地多是些紡織產業,秦鹿去年研發了新的織布機,讓人送了過去,連同技術人員。
她現在主要針對的就是一些利民產業,大方向的發展都交給了韓鏡,那小子做的很好。
六月里,天下各處的私塾都放了暑假,暑期時間一個半月。
孩子們顧不得其他,先幫著家里收糧食。
莊子這邊也不例外。
所有人將土豆和紅薯挖出來,放到特定的地點,只等過段時間育苗。
秦鹿讓人給韓鏡送去了好些,同時也給莊子里的人分別發放了總計兩百斤的福利。
量不算多,每人也就兩袋子,不過這兩袋子的土豆和紅薯,能夠吃好久的。
尤其是土豆,格外的有飽腹感。
紅薯其實也不錯,卻因為是難得的天然“甜品”,對于缺糖少鹽的古人來說,紅薯這種作物受歡迎的程度極高,南邊都實現了紅薯自由,北地卻剛剛開始。
再過三兩年,老百姓也不會再這般瘋狂了。
莊子的土豆和紅薯,每樣各自種植了一百畝地,按照平均三千斤的產量,兩百畝地總計收入六十萬斤,按照每戶兩畝地的栽種量,一年就能普及開來。
得到消息的北地各州府,各自按照時間趕往霸州。
一路上能看到浩浩蕩蕩的牛車,好不壯觀。
他們過來后,莊子里的人會教他們如何育苗,學到后載著土豆和紅薯再返回轄地發放給百姓。
各州府過來時,帶的不僅僅是衙門掌管農業的官吏,還有一些對農耕極為嫻熟的老農。
當看到堆積如山的土豆和紅薯,他們的震驚難以用語言來形容。
很多老農看到后,甚至哭的無法自已。
沒辦法,實在是餓怕了,這兩種農作物的產量如此之高,帶回去后家里就不怕餓肚子了。
哪怕是遇到災年,土豆和紅薯保存得當起碼能存放好久,至于說發芽后吃了對人不好,這些誰在乎,再難吃也比草根樹皮和觀音土好吃吧
真要到了窮山惡水的地步,易子而食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老哥,你們縣里有良種店嗎”莊子里的一個漢子和其他州府趕來的老漢閑談。
那老漢點了點頭,“有,去年我們種的是良種店買回去的小麥,看麥穗,今年的收成能翻番。”
“那就好。”這漢子輕輕吐出一口氣。
“咋啦”外地老農撫摸著紅薯問道。
“那些種子都是太后娘娘在莊子上培育的,都是高產的種子,如果你們用自己的種子,產量會一年不如一年,以后都去良種店買種子吧。”
“這是為啥”老農不解。
事實上這漢子知道的也不算多,他撓撓頭,“我沒讀過書,懂得不多。就太后娘娘的說法,隔夜的飯肯定趕不上剛出鍋的。隔年的種子也一樣,肯定不如第一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