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胡村。
天色泛著曦光,相貌清麗的少女便起身準備早飯了。
隨著飯菜的香味順著蒸騰的熱氣,彌漫在這簡單的廚房內,外邊扛著鋤頭的老漢回來了。
“爹,早飯做好了,快吃吧。”
馬大全擱下鋤頭,在院中的木盆里洗了把臉,“你娘呢”
“娘在屋子里補衣裳呢。”馬秀娟把飯菜取出來,端到堂屋內,“娘,吃飯了。”
“來了。”屋內的趙氏應聲回了一句。
很快,一家三口坐在了飯桌前。
馬大全拿起一塊饅頭,張嘴要了一大口,道“今兒要去當差了吧”
他和妻子趙氏膝下之后這么一個閨女,這些年夫妻倆不是沒想過再要一個兒子,可惜愣是沒懷上。
之后馬大全也歇了心思,沒有過分強求。
好在女兒懂事,當年第一時間就把女兒送到私塾去讀書,如今從太學結業,回到了村中,這是十里八鄉走出去的第一個太學學生。
如今女兒被調派到了長安城的紙鈔工坊,里面每月能拿到五兩月錢,工坊是國營,套用女兒的話,這就是一個鐵飯碗。
“娟兒,隔壁你桂蘭嬸兒要給你說個婆家,你咋想的”
趙氏現在著急了,女兒都二十出頭了,至今還沒有說個婆家,雖說太學學生這層身份的確很風光,可女孩子怎么能不嫁人呢。
馬大全沒有吭聲,按照他的意思,該嫁人就得嫁,只是現在女兒是個讀書人,她自己的意思也是很重要的。
也正因如此,趙氏才用著商量的語氣,而不是自作主張。
馬秀娟現在并不想成親,她今年剛有了差事,而且每月更是能賺到五兩銀子,這放在以前,一家人辛苦一年都看不到這么多。
而且紙鈔工坊還是朝廷所轄的地方,她更是和工坊簽訂了契書,日后做到一定的年齡,卸任后也有養老銀可以拿。
她自己一個人賺的銀子,足以養活爹娘。
馬秀娟不反對成親,相反若是能遇到個合得來的夫君,即便是爹娘不答應,她也要把自己嫁出去,只是不是現在。
“娘,我今年剛得到差事,此事不急,咱們還是再等兩年吧,如今不比前朝了,大秦的年輕人成親都晚了呢。再說我現在還不算太大,二十五歲之前能成親就可以了。”
趙氏心中吃了一驚,“二十五歲,那會不會太晚了”
“不會”馬秀娟搖頭,“女子最好的生育年齡一直到二十九三十歲呢,我今年只有二十三歲,肯定能把自己嫁出去的。”
她三兩口吃完稀粥,起身回到自己屋里,換上了工坊的工作服,“爹娘,我先出門了。”
“路上小心。”趙氏趕忙放下碗筷,走到門口沖著女兒的背影叮囑兩句。
馬秀娟走到大門前,突然停下腳步,回頭對兩人道“爹娘,還記得很多年前咱們家里來了一位借宿的女子嗎臨走時在枕頭下放了十個銅板。”
趙氏不解其意,卻記得當初那件事,畢竟那年過年,他們買了三兩肉。